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电动汽车(EV)与能源存储系统(ESS)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而在支撑这些领域发展的核心部件中,锂离子电池隔膜扮演着 “安全卫士” 与 “性能基石” 的双重角色,其质量与性能直接关乎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效率与寿命。
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用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内部的核心组件,首要职责是隔绝电池正负极,避免二者直接接触引发短路、过热等安全隐患。这类隔膜多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合物为原料,通过特殊工艺制成带有微孔结构的薄膜 —— 这些微孔既能让电解液顺畅流通,保障锂离子的正常迁移,又能严格阻挡电极物质的接触,为电池安全筑起关键屏障。可以说,电池隔膜的性能水平,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随着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对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也在持续升级。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池隔膜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 “心脏”,对高能量密度和长使用寿命有着迫切需求,而这两大需求的实现都高度依赖隔膜的性能表现。优质的电池隔膜不仅能最大限度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还能提升电池的功率输出能力与快充速度,进而直接改善整车的动力性能与续航里程。特别是在当前快速充电技术加速普及的背景下,隔膜的耐高温性与高电导性成为了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只有满足这些更高标准,才能适配新一代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
在能源存储系统领域,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系统作为平衡能源供需、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问题的核心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锂离子电池隔膜在储能系统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效稳定的隔膜能够确保储能系统在长期、高频次的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稳定运行,有效规避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大型储能电站等场景中,高性能隔膜不仅能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为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根据 GIR (Global Info Research) 的调研数据,2024 年全球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用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收入约为 39.1 亿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攀升至 88.52 亿美元,在 2025 - 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12.7%。这一强劲的增长势头,充分反映出全球新能源产业对电池隔膜需求的持续扩大,也预示着该市场蕴含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点关注全球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用锂离子电池隔膜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Dreamweaver、 Entek、 Electrovaya、 SK Innovation、 Toray、 Asahi Kasei、 UBE Industries、 Sumitomo Chem、 Mitsubishi Chemical、 Teijin、 W-Scope、 恩捷股份、 星源材质、 金辉高科、 中科科技、 沧州明珠、 中材科技、 中兴新材、 南通天丰、 金力股份、 惠强新能源、 Microporous、 厚生新能源、 博盛新材。
从产品类型来看,当前市场上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分为湿法与干法两大类,不同类型的隔膜在生产工艺、性能特点与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分别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从下游应用领域划分,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是两大核心应用方向,随着这两大领域的持续增长,对应的隔膜需求也将呈现差异化的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用锂离子电池隔膜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