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自包括姓名、税号、销售额、订单量等核心信息。
随着税务新规正式落地,跨境电商的“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对卖家而言,准确完成申报、规避税务风险,不仅是必须面对的合规考题,更是构建店铺长远发展的基石。在这场席卷全行业的合规浪潮中,主动适应方能行稳致远。
01 税务新规10月起生效
202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该公告已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这份文件明确规定,代理出口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未准确报送的企业,将被视同自营出口,承担相应出口金额应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目前,《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要求所有电商平台必须在10月31日前完成首次数据报送,各大主流平台已迅速响应新规要求,如TikTok Shop、SHEIN、Temu等平台相继发布公告,明确将全面推进卖家涉税信息报送工作。
综合分析各平台通知,其核心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纳税主体信息核实:各平台将依法对卖家的纳税主体身份信息进行核实与确认,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这意味着卖家需要提供完整、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完成税务信息的登记与备案。
2.收入申报规范:平台将严格按照税收法规,汇总并报送卖家的应纳税收入,并明确禁止通过变更主体、关联交易等手段拆分收入、逃避纳税义务。此举旨在堵塞征管漏洞,确保税收足额入库。
3.纳税人身份管理:对于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卖家,平台将依法要求其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并按规定履行相关税收义务。这也预示着,具有一定规模的卖家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税务管理要求。
平台方面同时发出警示:如卖家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仅可能影响店铺的正常经营,更将直接面临税务机关的查处与处罚。
与此同时,众多代理记账公司也纷纷向客户发出“免责声明”,明确提醒卖家需对自身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因信息不实引发税务风险,后果需由卖家自行承担。
这标志着跨境电商行业正式告别过去“无税号、无申报” 的时代,彻底进入 “合规经营的新阶段”,跨境电商正式进入“强数据穿透、全链路合规”的新阶段。
02 跨境电商合规化成必然趋势
过去,跨境电商税务监管长期处于“被动宽松”状态:平台不主动上报,卖家不主动申报,税务部门也较少直接介入。偶发的稽查案例,更多是“以儆效尤”式的抽查,导致行业长期存在灰色地带,不少企业在合规边缘游走。
然而,这一切正在走向终结。新规落地前,一纸巨额罚单已敲响警钟,2025年8月深圳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隐瞒收入、私户收款等行为,被税务机关依法查处,追缴税款及罚款合计超过9500万元。这预示着行业税务合规已进入“强监管”新阶段。
据说该公司在检查所属期内通过逃避缴纳税款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5575.81万元,并存在其他涉税违法问题。
事实上这并非个例,伊春市某食品公司就因在电商平台隐匿收入、虚假申报,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88.73万元。这些案例都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税务合规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存续的“生存题”。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的背景下,许多卖家本就面临成本上涨、利润摊薄的压力,甚至陷入“赔本赚吆喝”的经营困境。
这种经营压力催生了部分卖家铤而走险,采取“跑水单”“刷单虚发”“分拆主体避税”等违规操作,严重扰乱市场顺序。
如今国家层面的强力介入,正是为了终结乱象、重塑公平健康的行业生态。这对合规经营的商家无疑是重大利好,而对于曾依赖灰色手段的卖家来说,唯有将业务回归正轨,才能谋求长远发展。
尤其在未来平台与税务数据全面对接后,数据透明度将极大提升。卖家必须严格依照政策完成申报,任何侥幸心理都将面临严重的税务处罚风险,还有可能被清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