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亚马逊下手狠相信一些人都已经经历过了,或者听说过了。有侥幸的漏网之鱼,或者也有幸运儿被亚马逊选择性执法放过了,但是相信只要有刷过的,多少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睡不踏实吧。

    PM:18:00

    刚入行时——“我一定要靠自己做出一款轰动行业的爆款。”

    入行一年后——昨天刷爆单了,真香。”

    做这行有几年了,大家都没办法绕开的话题,「什么刷单」、「什么跟卖」、「什么神秘黑科技」等等。现在随便加一个卖家群,大家聊的火热的不是产品本身,而都是如何去刷单,如何贴牌跟卖等等。

    特别是刷单,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成熟的产业链,养肥了许多国内职业刷单团体,好像在亚马开店,不刷单,就没办法产生销量呢?

    我们能不能好好捋一捋刷单、测评、实在卖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去刷单?能不能获得长远的收益呢?

    —— 刷单的出发点 ——

    为了让listing快速成长,在短期内刷成爆款,有快感,利润高,回款快;

    跟卖同行爆款产品,需要积累一定的销量才能营造虚假竞争力;

    产品弱势,需要人为好评来拉分;

    产品太强势,同行恶意刷差评,被迫刷好评救命;

    相比较推广成本,刷单貌似更便宜;

    习惯性刷评,刷单二字已经变成运营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 刷单的风险 ——

    刷单的危害,想必也不用多说。

    亚马逊下手狠相信一些人都已经经历过了,或者听说过了。

    有人搞出了爆款大把大把赚钱,也有人一夜之间被撸空,被封号被扣款,血本无归。

    有侥幸的漏网之鱼,或者也有幸运儿被亚马逊选择性执法放过了,但是相信只要有刷过的,多少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睡不踏实吧。

    —— 不刷不行吗? ——

    刷单对中小卖来说,就好像毒品一样,可以短时间带来很不错的销量,很刺激;

    老是去跟卖各个品类里的best seller,不钻研产品和自己的listing,只能人为去刷单增量吧;

    选品力不足,点击查看选品技巧分析;

    这个市场没办法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业协议,做不到你不刷,我不刷;

    不愿意精细化运营,老实做测评,踏实搞CPC,也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舆论氛围已经把刷单当成一件常事了;

    亚马逊上有手段监控刷单,各个卖家下有应对方法,根本没在怕的,反而查的越严,越能给这些人带去不可忽略的快感刺激?(家花不如野花,野花不如偷花?)

    —— 反思,如何看待这个刷单现象 ——

    刷单这件事是不可能禁绝的,就像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全面禁烟,但不禁不代表它是正确存在的,整个市场和卖家们,还是要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现象,予以正确的引导。

    另外,卖家们不能过度依赖刷单,它只是你推新品的一个小手段,但它不是你做中卖、大卖的必须手段,那样无异于杀鸡取卵。

    适当的刷单,配合适当的推广,重要的是配合优秀的产品和售后,才有可能把一款产品做起来。
    新品刷单还是必要的趋势,后期还是慢慢积累比较妥当。好的产品用对催评软件留评率,自然好评会杠杠的。


    好啦,你是佛系自产自销还是刷单刷出奇迹的卖家呢?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766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 Saleasy-Bella

      如果资金充足的话,纯广告模式也挺不错的,当然,成本会很高。
      对于大部分中小卖家而言,刷单是最快速最直接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不过随之带来的风险也很高。轻则Listing被下架,重则账号被封。随着平台政策的一再收紧,刷单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所以,且行且珍惜。

      特别是今年,中国亚马逊卖家遭遇了近年来最大规模封号,涉及范围包括了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类目顶级卖家。而亚马逊的封号行动一直在持续,似乎从未停止过,。跨境电商从业者遭遇重重危机。

      这次大规模封号的主要原因,依然是逃不过“刷单”。对于“刷单”这件事,大家都心照不宣,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行业里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刷单或许会死,但不刷只能等死。这或许也是许多卖家选择铤而走险的原因,但也从侧面反应出许多人的无奈。

      不久前,亚马逊官方发布《之亚马逊全体卖家信》回应这次“封号”事件:要求卖家不可滥用评论,为此暂停了部分卖家的销售权限。;无论卖家业务规模大小、,所在何地、,平台规则和政策对所有卖家一视同仁。在《打造指的信任的顾客评论体验》的公开信中,亚马逊表示,平台已投入大量资源组织虚假或奖励性评论出现在商城中。

      如此看来,亚马逊测评难上加难,目前唯一可行且安全的方式似乎只剩下“私域流量”一条路。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