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警告信震动北美电商圈
近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零售巨头发出警示信函,直指沃尔玛、亚马逊等平台存在第三方卖家滥用"Made in the USA"标签的行为。
官方文件强调:唯有"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生产"的产品才可使用该标签,违者将面临联邦诉讼与民事处罚。
在美国使用“Made in USA”标签需严格遵守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法规,核心要求是产品必须满足 “全部或几乎全部”(All or virtually all) 在美国制造的标准。
核心标准:FTC的“全部或几乎全部”规则
1. 最终加工与组装
产品的最终组装或加工必须在美国完成,且该步骤需构成 “实质性转变”(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即通过加工使产品获得新的名称、特征或用途。
例外:简单包装、贴标、分拣等操作不视为实质性转变。
2. 成分与零部件来源
所有重要部件必须源自美国,仅允许 “微不足道的”外国成分(通常建议美国成本占比≥90%-95%)。
常见误区:联邦政府采购标准中的“65%”规则(《购买美国法案》)不适用于消费者产品标签,仅用于政府招标项目。
3. 成本比例要求
FTC会评估产品的总制造成本(包括材料、人工、间接成本),美国部分的成本需占绝对主导地位。若外国成本比例过高,即使组装在美国完成,仍可能违规。
暴利背后的致命陷阱
某深圳蓝牙耳机卖家曾将产品标注为"加州设计·美国组装",刻意隐藏原产地信息。此举虽让产品溢价翻倍、月利润突破十万美元,但最终遭消费者投诉,导致店铺永久封停、数十万资金冻结。
FTC数据显示,2021-2024年间已对虚假标签行为开罚15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
合规者的破局之道
头部企业正通过并购获取合法标签。例如工具巨头巨星科技收购百年品牌ARROW后,保留俄亥俄州生产线,使扳手套装获得官方认证的"美国制造"标识,溢价率提升30%。
这印证了FTC主席的声明:"消费者愿为真实支持美国经济的商品支付溢价"。
全球监管风暴蔓延至欧洲
就在美国严打标签造假时,西班牙监管机构对7家电商开出34.8万欧元(约293万元人民币)罚单,罪名是黑五促销中"先涨价再打折"。
调查显示,某法国电商平台57%的"促销"实为原价销售,最终被罚4000万欧元(约3.4亿元)。平台也在行动:亚马逊已测试"价格历史查询"功能,公开商品30天均价,剑指价格欺诈。
标签已成流量密码?
在平台算法中,合规标签正成为流量分配的关键参数:
标签类型 | 代表案例 | 商业影响 |
正向标签 | 气候友好认证(Climate Pledge Friendly) | |
风险标签 | 高退货率标签 | 降低转化率,触发详情页警示 |
强制标签 | 儿童玩具CE标志/电子FCC认证 | 类目准入必备 |
合规时代的新生存法则
当美国消费者为"Made in USA"支付溢价时,欧洲买家正通过集体诉讼维权(如床垫品牌Saatva因虚假折扣赔偿8070万元)。双重趋势揭示:
1.合规标签=流量杠杆:真实认证带来15%-40%点击率提升;
2.全球监管趋同:欧美建立商品溯源与价格监控体系;
3.平台责任加重:亚马逊、沃尔玛需承担第三方卖家审查义务。
【商业启示录】从加州流水线到黑五大促,从标签造假到价格欺诈,从平台规则变革到财税CRS、FATCA穿透,全球电商合规红线正在收紧。
当"Made in USA"成为溢价利器,"Climate Pledge"变身流量入口,中国企业出海需构建三重防线:
✅ 生产溯源体系:零部件来源、组装地透明化;
✅ 动态定价合规:杜绝先涨后降,符合欧盟30天最低价原则;
✅ 认证标签管理:获取官方认证取代虚假标注。
易税通跨境合规解决方案深度布局欧美本土化服务网络,提供:
✦ 美国本土公司注册、税务申报年审等后续服务及制造认证全流程辅导;
✦ 欧盟VAT申报、本土公司注册与维护;
✦ 企业国际化架构设计与离岸公司管理。
具体个案须咨询易税通专业团队!
END
声明:本文版权归跨境易税通所有,欢迎授权转载。文中配图由豆包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