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户的浪费:就是什么客户都跟

Yenny
“客户就是上帝”是很多业务员的工作信条,但这种心态容易让我们过度迎合每一个客户,忽视了业务的本质需求。特别是当长期没有订单时,来了一个客户就当成救命稻草,倾尽全力却忽略了辨别客户价值的过程。 如果我们对所有客户都一视同仁,开启“OKL 模式”(指“见客必跟、事事必答”的无差别态度),那么结果往往是什么呢? 1. 被低价值客户榨干 很多外贸平台上的客户并不具备实际合作价值,比如价格压得极低、苛刻要求,甚至存在诈骗风险。如果我们把大量时间花在这些“伪客户”身上,不仅精力被耗尽,还会错过更重要的机会。 2. 忽视优质客户需求 当你忙着和“鸡肋客户”周旋时,那些能下大单的优质客户可能正在默默等着你的关注。他们不吭声,但其实对价格、货期的要求即便不写在邮件里,你用耐心和专注也能捕捉,可是,你没时间! 这不是你的错觉,也不是团队不够努力,而是客户管理的混乱,导致了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怎么办? 客户分级的核心标准:三维度 ·利润:客户的订单利润是否可观? ·订单量:单次合作规模有多大? ·省心程度:合作过程是否高效顺畅? 1. 建立标准化筛选机制 设立清晰的客户评估表,比如用利润率、订单规模和沟通效率为每个客户打分。每月复盘客户状态,及时调整分级。 2. 优化跟进策略 设置客户淘汰机制,避免业务员陷入无休止的“伪客户”纠缠。比如长期无订单、频繁砍价等情况,可以直接转入冷淡处理。 如果你刚好还带团队的话,还有第三点: 3. 分配资源优先级 将团队按经验和能力分层,核心客户由资深业务员负责,潜力客户交给新人练手。新人不练手是起不来的,资源有必要倾斜,为企业后继增长发力。 最后要说的是,团队的时间就是公司的最大成本。客户分级管理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业务高效运转的核心策略,为的是确保将时间和资源真正花在最值得的客户身上。
2025-05-28 427阅读
聊聊经验
回复(5)
最新回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