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客人,我不想再被定义了

Dan.Jensen
每天一打开电脑,就是一场话语权的争夺。 客户丢过来一句“你们家价格太高了” 你就得开始反思:是我报价太高?还是产品质量不够好? 但问题根本不在这儿,他们试图用价格这个简单的数字来定义你,把你拉进无休止的降价陷阱。 你就像个农民,辛苦耕种,质量、服务、测试检验,都是你的土壤。 但客户只能看到绿色的树苗,必须让他们明白这片土壤下到底埋着什么。 对,你的价格可能没有优势,但它反映的是产品长久使用中的低维护成本、高材质、精密工艺,甚至是未来客户的稳定市场。 客户呢,只看到眼前的小树苗,说:“这不就跟隔壁家差不多吗?可你比人家贵一倍?” 你想:“这是在比什么?周杰伦和周杰也只差一个字。” 首先,你得给客户看点肥料,让他明白产品的真正价值—— 这可不是一眼能看穿的事儿。你只能引导:“与竞品相似,您是在哪些方面感受到差不多呢?” 问题一出来,客户八成心里翻江倒海,就琢磨: “到底哪里像呢?” 他看你像看甄嬛,又像纯元。 此时,你的机会来了! 说出你的理论——合格品、次品、伪劣品。 由你来定义产品! 这种差异可不是客户一开始就能理解的,但一旦明白,他们会对之前的认知捶胸顿足。 想想看,就像除草,你得不停拔掉客户脑子里的杂草—— 那些错误的对比、偏见、甚至怀疑。 你笑着说:“我们谈的不是一个产品,在我们的图册里,有合格品、次品、伪劣品,您仔细观察,竞品究竟是像合格品还是伪劣品,您真的愿意伪劣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不再信任您吗?” 客户的内心摇摆,种子发芽了。 但这不够,客户可能还是坚持:“你的价格到底贵在哪?” 你不跟他掰扯数字,讲一个故事。 故事要生动,就像一个农夫种下庄稼后,看着暴风雨的样子: “您愿意用现在省下的钱去补偿低质量产品而投诉的消费者吗?” 此时,客户情绪起伏,没人会拿自己的市场开玩笑,他开始担忧未来。 与其纠结眼前这点小钱,不如认真考虑长期收益。 这时,认知的升级开始发生——价格不再是成本,而是投资。 就像农夫种田,不会只卖最便宜、最差的种子,毕竟颗粒无收的恶果是要他自己吃的。 你推波助澜,给他展示数据案例——过去那些计划长远的客户是如何通过你们的产品避免高额维修成本、停工损失。 你还得画饼:“这不仅是现在的解决方案,也是为了未来五年、十年的市场收益。” 客户一旦琢磨投资的长远收益,你就有戏了! 恭喜你,跳了出来。 从被市场定义,到定义市场。 你与世界中门对狙,此刻的你不是一个销售。 而是短暂的世界主人。 历来伟大的哲学家都该向你行注目礼。
2025-05-30 895阅读
琐事叨叨
回复(4)
最新回答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