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再次封号,新手卖家需警惕地址关联风险!

2025年7月24日消息,最近,亚马逊欧洲站掀起了一场新的账号大清洗,许多卖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被判定为“账号关联”,轻则限制销售权限,重则直接封号、冻结资金。这次扫号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的词——“mufus地址关联”。

这波行动波及面非常广,甚至一些合规运营、毫无违规操作的卖家也被波及,行业内部一片哗然,特别是对于新手卖家来说,如果不清楚背后的逻辑,很容易中招。

一、什么是“mufus地址关联”?听起来很陌生,实则离你很近
所谓的“mufus关联”,其实就是一种地址维度的账号关联判定方式。它不是像传统那种通过IP、注册人、电脑设备识别,而是重点盯地址:只要多个账号用了相同或类似的地址,就有可能被系统判定为“关联账号”。常见触发方式如下:

1. 税代公司地址泄露:很多卖家为了省事,把公司注册地址和退货地址都交给税代公司,结果这个地址被几十个卖家同时使用。平台一查,这些账号都连上了。

2. 海外仓地址重复:多个店铺统一发货或者退货到同一个第三方海外仓,系统也会怀疑你这些账号是“自己人在操作”。

3. 虚假住宅地址:有些卖家为了营造“美国本地”的感觉,随便拿一个美国住宅地址当退货地址,但其实这个地址根本没授权,直接触发关联。

一旦被“mufus关联”击中,后果很严重:限制上新、暂停销售权限、账户被冻结、资金被冻结,无法提现。对于刚起步的新手卖家,这意味着可能还没正式发力,店铺就直接被关门。

二、这波扫号为什么这么严重?从“查人”到“查货”,风控系统升级了!
这次扫号不是偶然,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1. 英国政府出手打击空壳公司,亚马逊同步风控升级。英国国家犯罪调查局(NCA)近期查封了1.15万家涉嫌欺诈的空壳公司,其中很多与跨境电商有关。作为回应,亚马逊立即在欧洲站开启大排查,尤其是对一些“高风险地址”严查,很多合规卖家因此被“误伤”。

2. 亚马逊风控策略变化——从“查人”转向“查地址”“查货”。以前亚马逊风控主要看你是谁(法人、IP、设备),现在更关注你“从哪发货”“退哪去”:VAT地址有没有和注册信息一致?退货地址是否真实、是否独立?海外仓是不是多个店铺在用?一句话:现在你用了“别人的地址”就可能是违规,不管你是不是“自己人”。

三、新手卖家该怎么防?三大防封号策略必须掌握!
1. 检查自己所有账号的地址信息。这一步务必马上做,尤其是有多个店铺的卖家!注册地址:一定要和营业执照上一致,不要使用税代公司批量提供的地址。退货地址:每个店铺用不同地址。别图方便共用一个,不值得!海外仓地址:如果用第三方仓,尽量区分不同店铺使用的地址段。

2. 如果不幸被封号,申诉材料准备好。封号后要第一时间申诉,以下材料建议提前备好:营业执照 + 法人身份证(证明公司合法存在)、地址证明(比如租赁合同、水电账单)、采购发票 + 品牌授权书(用于证明产品来源和合规性)。尤其新手卖家,可能没有准备这些材料,一定要在店铺还没出事前补齐!

3. 日常运营要避免高风险行为。以下操作极易引发风控,建议规避:随意修改营业执照、法人信息(会被系统判定为重大变更)、借用别人家的地址(就算是朋友的,也可能被系统误判)、用免费住宅地址注册或退货(这类地址很容易被多个账号共用)。

四、未来风控只会更严,早合规、早安心。从目前的趋势看,亚马逊对卖家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格,以下几个新变化大家要特别注意:

二次验证机制将更严厉:9月起,连续两次视频验证失败将直接封号,且无法再开通。VAT审查力度再升级:注册信息、申报资料稍有出入就可能触发稽查。美国站清理高风险“停产商品”:如非品牌方销售老款乐高、索尼产品,有下架甚至封店风险。

写在最后:这波“扫号”敲响了警钟,新手一定不能犯低级错误!很多新手卖家刚开始运营时,根本不懂地址合规这回事,觉得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抄,结果账号刚养起来就“凉凉”。其实合规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意识到问题,提前准备好材料。

最后总结一句话:要想在亚马逊上走得远,运营技巧是一方面,合规才是根基!如果你是新手卖家,建议你马上自查账号地址是否有被“共用”风险,必要时换地址、提前准备材料;如果你是老卖家,也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多账号运营的团队,更要注意每个账号的独立性,别因为一个地址把全局带崩。

发布于:2025-07-28 09:56:49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平台客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