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波兰是欧洲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事实上,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波兰与中国就已着手共建两国间的“丝绸之路”。对于带动中东欧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重大推动作用。

    波兰是欧洲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事实上,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波兰与中国就已着手共建两国间的“丝绸之路”。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波兰期间,波中两国共同发起“华沙倡议”,呼吁建立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机制(16+1),并得到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2014年11月,16+1机制又在华沙建立常设秘书处。对于带动中东欧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重大推动作用。

    波兰也希望把地缘和产业优势最大化,加强与中国的经贸交流。首先,波兰的产业优势在于农业、食品和环保技术,而近些年中国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波兰物美价廉的农牧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4年,波兰对华出口29.3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1.5%,尤其是农产品和奶制品增长最为迅速。其次,波兰重视自身在中欧交通和物流大动脉中的枢纽地位。

    2011年“渝新欧”中欧班列打通了中国与波兰之间的物流通道,而2013年成都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使中波经贸交流走上了快车道,“蓉欧快铁”目前是中欧之间最快的固定货运线路。最后,波兰希望与中国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电子信息技术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波兰是中东欧地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而波兰在交通和物流领域扮演欧洲中心的雄心壮志也需要中国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除此以外,波兰也是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在欧洲本土化的桥头堡,目前华为、联想、江铃汽车等企业已经在波兰安家落户。中波共建的孔子学院已有5所,近年双方共同开展的文化周、旅游节、图片电影展等活动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波兰的华商与华社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成千上万的华商涌入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开辟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但由于波兰始终坚持严格的签证制度,在这波新移民浪潮中进入波兰境内的中国商贩并不多。而在剧变之前,旅居波兰的中国人以高校留学生和技术人员为主,当时这个300人左右的知识分子群体阴差阳错地占得商机,在贸易中赚取第一桶金,继而在其它行业快速发展。也因此,20世纪90年代的波兰华侨华人社会的两个显着特点是:一,华商文化素质较高,普遍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大多精通波兰语、俄语或英语,且拥有专业技能,这在当时的欧洲中国新移民大潮中极为罕见。二,波兰华商虽通过中国商品贸易起家,但并没有在波兰建立大规模的商品批发市场,而是分散进军其它行业。2004年,波兰华侨华人总数也只有1300人左右,远远少于中东欧地区同等经济规模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情况在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签证、经贸开放政策相继出台后有所转变。彼时的波兰成为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对接的桥头堡,大量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浙江华商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波兰,建立中转市场,以此作为进军西欧的跳板,又可兼顾东欧的市场和货源。

    波兰华侨华人经济以贸易和服务业为主,其中早期华商多已转型至服务行业,本世纪进入波兰的华商则主营贸易业。

    贸易业:

    波兰华商的贸易批发业后来居上,其中华沙的“GD华沙中国城”现在已经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商品城。波兰浙商金建敏主持的“华沙中国城”,借鉴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中国商品批发市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了华商批发市场常见的“脏乱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波兰商品批发主营东西欧中转分拨,所以“华沙中国城”的招商对象也以大型贸易公司和厂家直销为主,而非常见的小型店铺,所经营的货物也多是中高档品牌商品。

    “华沙中国城”作为现代化的物流中转中心,拥有1000多家大型贸易公司入驻,华商企业不到4成,其它商贸公司多是从世界各国慕名而来。随着中东欧地区的华商不断迁往波兰,如今“华沙中国城”已经难以满足波兰贸易批发业的高速发展,波兰华商又按照这一模式继续开发其它商品城。目前,已经颇具规模的华商批发中心包括华沙市郊的“马克西姆商业批发中心”和“SCC唐人街国际贸易中心”,这两个批发中心的招商对象以波兰本土企业以及最近几年从其它欧洲国家转移至波兰寻找商机的华商为主。

    服务业:

    早期波兰华侨华人大多文化水平较高,因此很多人从贸易批发业转行至餐饮、旅游、培训法律咨询等行业。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波兰华侨领多集中于服务行业,而且几乎都有高等学历。柴洪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柴洪云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在贸易行业积累资本后进入高档餐饮业,他创办的华都餐厅连锁店是波兰最有名气的中餐馆。华社规模扩大和中波交流增多创造了新的服务业商机,因此柴洪云继续在旅游、教育、传媒等行业锐意开拓,旗下产业还包括波兰华人资讯网、华沙中文学校和波华旅行社,并担任华侨华人联合会、华人联合会、波中经济文化协会等多个社团的领导职务;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何京生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原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主修波兰语,留学波兰并留在当地创办了“老北京”餐厅,并且还同时从事制造业和贸易业;“中国人家”餐厅的老板李炽也是留学波兰硕士毕业后从事餐饮服务业。虽然,波兰街头存在大量小型中式快餐店,但是这些餐馆几乎全是越南人所开,而华商主要经营数量较少的高档餐厅。这主要是因为波兰政府在冷战时期接受了大批越南难民,而华社尚未形成规模之时,越南移民抢先占据了门槛较低的中式快餐业。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

    波兰华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交通和地缘优势发展物流中转,为中东欧华商零售批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模式。但要想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的机遇下取得更大发展,则必须考虑从以下两个思路:

    其一,目前波兰的贸易批发业仍然以中转为主,华商的网络渠道主要是从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进货,再转卖至西欧或者中东欧的周边国家,过程繁琐、成本高且耗时。2013年“蓉欧快铁”开通后,波兰华商可以考虑直接与国内厂商建立合作网络,利用新开辟的中欧交通网降低成本。此外,利用“华沙中国城”对西欧的窗口优势,也可以直接向中国厂家招商,吸引制造商入驻商城,实现点对点的厂家直销模式,把波兰欧洲交汇点的地理优势最大化。而波兰侨领大多精通当地语言、法规、政策和文化,可以作为桥梁促进中国企业对波兰的直接投资以及并购。

    其二,中波贸易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以“蓉欧快铁”为例,成都发往罗兹的车厢几乎每趟都全部满载,而回程的装载率却不足20%。2014年,波兰对中国出口总额只占进口总额的10%。事实上,波兰的农牧业产品与西欧相比,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占据优势。以奶制品为例,同等质量的盒装奶,波兰产品的价格比荷兰奶低20%之多。但是中国客户不了解波兰产品,习惯性购买西欧国家的品牌,而波兰厂商也不了解中国市场和文化,迟迟无法进入中国。波兰华商熟悉两边的市场现状,可以抓住目前的市场空白,加强两地经销商沟通联系,从而抓住“一带一路”交通建设带来的新商机。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42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