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为"全球最大碳市场"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满4年。随着全球双碳进程的加速,跨境卖家低碳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但跨境卖家在着手布局碳合规时,常会遇到大量专业术语堆砌的情况,大量含义相近、结构相似的碳词汇极易引发混淆,成为理解与实践碳合规的首道门槛。
绿舟系统梳理了跨境碳合规场景中的高频碳词汇,希望能帮助您拨云见日,扫清“术语迷障”,迈出碳合规认知的第一步。
本文涉及碳词汇列表:
一、核心科学概念
1、碳汇:
也称为碳吸收,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例如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2、碳源:
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
3、气候变化:
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更广泛的气候系统变化,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变等。
4、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主要成分包括: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等卤代烃类物质等。
二、能源领域概念
5、清洁能源: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
6、可再生能源:
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可以自然恢复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7、化石燃料:
由远古生物遗骸经地质作用形成的可燃性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释放大量CO₂。
8、生物燃料:
由生物质(如农作物、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转化而成的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理论上可以是碳中和的,但需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
9、能源效率:
用更少的能源投入获得相同或更多产出的能力。提高能效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途径。
三、碳行动概念
10、碳排放:
主要指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及其总量。 产品碳排放量 =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 × 产品数量(一般按照产品重量计量)
11、直接排放:
指责任主体在其拥有或控制的设施和活动中,由于燃料燃烧或物理、化学过程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工厂里的锅炉直接燃烧煤炭来产生蒸汽用于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中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直接排放。
12、间接排放:
指责任主体在其拥有或控制的设施和活动中消耗外购的电力、热力、蒸汽等二次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实际上是在能源生产端产生的,但责任主体通过消费这些能源间接导致了碳排放。例如一家电子厂,其生产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全部从当地电网购买,电网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就属于该电子厂的间接排放。
13、碳强度:
单位经济活动(如单位GDP)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效率。
14、碳中和: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常与“净零排放”互换使用。
15、净零排放:
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通过碳汇清除的温室气体总量达到平衡的状态。目标是实现温室气体(不仅仅是CO₂)的净零排放。
16、碳达峰:
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17、碳抵消:
碳抵消是指通过购买碳减排量或碳汇项目产生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种方式。
18、碳补偿:
碳补偿是指个人或组织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项目,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19、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形象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脚印”。
20、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服务或项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它涵盖了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配送、使用维护到最终废弃处理或回收再利用的每一个阶段。
21、碳捕获与封存:
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经济领域概念
22、二氧化碳当量:
二氧化碳当量(CO₂e)是一个用于衡量不同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影响程度的指标。由于不同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增温效应存在差异,为了便于比较和综合评估各种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总体影响,引入了二氧化碳当量这一概念。
某种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公式:二氧化碳当量 = 温室气体排放量 × 该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GWP)
例如,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约为28(在100年的时间尺度上),这意味着1千克甲烷在大气中产生的增温效应相当于28千克二氧化碳产生的增温效应。如果某活动排放了100千克甲烷,那么其二氧化碳当量就是100×28=28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23、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是指对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在某一时间段内因生产、生活等各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24、碳税:
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征税,提高其使用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
欧盟CBAM碳关税的计算公式:CBAM收费=(欧盟碳价-出口国碳价)x (产品碳排放量 - 欧盟同类企业获得的免费排放额度)
25、碳排放权交易:
简称碳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政府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情况等因素,分配给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低于配额,可以将剩余的配额在市场上出售;反之,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配额。
26、碳排放配额:
碳排放配额是指按规定必须完成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它是政府在碳排放总量控制下,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权凭证和载体。
27、漂绿:
企业或组织通过虚假或误导性的宣传,夸大自身在环保或减碳方面的表现,以塑造“绿色”形象的行为。
28、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 Label)是一种标识产品碳足迹信息的标签,旨在向消费者传达该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CO₂e)”来衡量。碳标签的核心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碳透明度,引导消费者做出更环保的购买决策,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
认知,是行动最坚实的第一步。了解碳词汇这一步对于跨境卖家而言,不仅意味着迈过了碳合规的门槛,也是为跨境企业低碳转型打下的基石。
全球绿色贸易潮流奔涌向前,绿舟作为跨境碳合规行业领导者,亚马逊SPN首批CPF服务商,将持续为跨境卖家提供专业、客观、真实的信息,合规、高效、透明的服务,助力更多跨境企业低碳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