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绿舟与欧盟本土领先的一站式CBAM填报平台——Dubrink,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为跨境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CBAM填报服务,开启 "技术赋能 + 专业服务" 的跨境碳合规新纪元,以智能化填报、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轻松完成CBAM申报工作,实现合规低碳出海。
Dubrink作为CBAM智能填报的标杆平台,其核心优势在于将尖端自动化工具与深度监管洞察有机融合,无缝对接CBAM复杂的合规要求,使繁琐的合规程序变得简单易懂,为企业定制化生成清晰的报告,帮助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做出更明智的CBAM决策,获得竞争优势。
而绿舟这种直接与欧盟当地CBAM填报机构建联的模式,能够让跨境企业第一时间获得及时、专业、准确的一手信息,帮助企业有效降低CBAM填报成本及复杂性。
此次合作,绿舟充分将自身跨境碳合规服务优势与Dubrink成熟先进的CBAM自动化填报技术相融合,基于对欧盟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的深入理解,为跨境企业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合规性解决方案,精准匹配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为帮助跨境企业更加充分了解CBAM的运行机制,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CBAM及其对中国跨境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01、什么是CBAM?CBAM政策目的及运行时间节点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作为“Fit for 55”减排计划的核心政策,是一种对欧盟进口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进行披露并收费的机制。CBAM的提出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正在经历碳中和时代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机制的深层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
1、碳泄漏防范
平衡欧盟内外商品的碳成本差异,防止企业将高碳生产转移至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
2、绿色贸易规则重构
以碳成本内部化建立新型国际贸易门槛,推动全球产业链向低碳方向转型。
3、技术标准输出
将欧盟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推广为全球基准,强化其在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2023年5月17日,CBAM正式生效。但CBAM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推进,给予企业及市场适应缓冲的时间,同时也给予CBAM政策优化完善的空间。
CBAM运行时间节点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6年起,企业若未提交经核实的碳排放数据,虽然不一定会被阻挡在欧盟市场之外,但其进口商将根据默认排放值支付费用。这些默认值被有意设定得很高,可能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此外,即使按照实际排放量计算,碳成本也可能达到产品价值的10%到20%。如果没有经核实的碳排放数据,进口商将不得不支付更高费用,使不合规产品在经济上缺乏吸引力,并为更合规的竞争者腾出抢占市场的空间。
02、CBAM影响:范围逐步扩展和强化
目前,CBAM主要覆盖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氢六大行业,但欧盟官方明确指出:“扩展和强化”仍是CBAM未来的方向。
欧盟委员会表示,2025年底在过渡期结束之前将评估是否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有碳泄露风险的产品,包括有机化学品和聚合物,以及间接排放的计算方法和包括更多下游产品的可能性。到2030年,CBAM政策包括欧盟碳市场EUETS涵盖的所有产品及其所涵盖行业50%以上的排放量。
注:具体可参考CN Code来判断您的产品是否在CBAM适用范围内
就单个行业而言,欧盟实施CBAM初期对我国实质性影响最大的行业是钢铁。我国钢铁行业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远高于欧盟。CBAM的实施可能导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钢铁成本增加约25%。这种结构性冲击正倒逼全球供应链进行绿色重构,跨境企业亟需建立新的战略布局。
03、跨境企业布局的重要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转型
在CBAM框架下,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合规成本,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契机。初步研究显示,CBAM的实施最直接的影响将是能源密集型出口产品,主要是钢铁和铝。但长期来看,CBAM的影响会非常深刻和复杂,尤其是如果发达国家集团形成统一碳关税壁垒、碳关税覆盖行业和产品大幅度扩大,则对中国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挑战。
1、成本增加风险
对于向欧盟出口纳入CBAM覆盖行业产品的跨境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增加。一旦CBAM正式实施并全面运行,企业需要为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购买CBAM证书。
以2023年欧盟碳市场价格(100 欧元 / 吨)计算,钢铁和电解铝等产品因CBAM产生的额外成本可达货值20%以上。这无疑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企业无法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冲击。
2、市场准入挑战
虽然目前CBAM仅针对特定行业,但未来其覆盖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跨境企业如果不能及时了解和适应CBAM的要求,可能面临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受阻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对欧盟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一旦失去欧盟市场,将对企业的整体业务布局和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3、供应链调整压力
CBAM要求进口商申报产品的碳排放量,这促使跨境企业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梳理和管理。
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还需要督促上游供应商降低碳排放,并获取相关的碳排放数据和证明。这就意味着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选择供应商,调整供应链布局。
04、跨境企业应对策略:优化与完善,全面提升低碳竞争力
面对CBAM带来的上述挑战,跨境企业进行碳合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提前规划,从降低碳排放、优化供应链、借助专业服务力量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应对能力,以在欧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
1、加强碳数据管理,建立碳排放核算和报告体系
企业需依据CBAM规则,对组织层面排放数据及产品层面出口量与排放量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精确核算每个产品的碳排放量。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数据监测和报告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向欧盟提交碳排放报告。
2、优化生产工艺,推动绿色产业链建设
联合供应商构建透明数据链,从源头把控碳排放,降低碳风险,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符合CBAM的要求。同时,企业应加大绿色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探索和采用低碳甚至零碳的生产工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借助专业服务力量
面对复杂的CBAM政策和技术要求,企业可以寻求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CBAM申报、气候友好认证等一站式碳合规服务,确保企业在CBAM政策下的合规运营。
截止目前,绿舟已为跨境企业撰写超600份CBAM报告,服务制造商客户超200家,在CBAM填报方面已积累的丰厚的实践经验。
而绿舟与Durbink的强强联合也构建起了从数据核算到申报通关的全链条服务,这势必帮助更多中国跨境企业在碳中和时代的全球贸易中赢得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