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冰球溜冰鞋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态势

(一)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速

全球冰球溜冰鞋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根据 QYR 统计,2024 年市场销售额已达到 2.45 亿美元,预计至 2031 年将攀升至 3.39 亿美元,2025-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稳定在 4.8%。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一是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的职业冰球赛事体系完善,赛事 IP 影响力持续扩大,带动专业装备需求;二是全球冰雪运动参与人数提升,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参与度增长,催生业余消费市场;三是产品技术升级推动替换周期缩短,如轻量化材料、定制化设计的应用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二)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市场呈现显著的集中度特征:北美作为冰球运动的核心发源地与普及高地,2024 年占据约 70% 的市场份额,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职业联赛(如 NHL)与校园冰球体系为市场提供稳定需求;亚太与欧洲市场合计占比接近 25%,其中欧洲依托深厚的冰雪运动传统,高端产品消费需求旺盛,亚太市场则以中国日本为核心,呈现快速增长潜力。

二、全球及重点区域市场竞争格局

(一)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主导,集中度较高

全球冰球溜冰鞋市场呈现 “头部集中、中小补充” 的竞争格局,2024 年全球前四大厂商(Bauer(Easton)、CCM Hockey、Graf、Flite Hockey)合计占据近 45% 的市场份额,形成核心竞争壁垒。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积淀深厚,如 Bauer(Easton)的空气动力学鞋楦设计、Graf 的定制化碳纤维内胆技术,均引领行业标准;二是品牌绑定赛事 IP,通过赞助职业球队与运动员实现场景渗透;三是全球化渠道布局,覆盖专业运动用品店、线上平台及赛事周边销售网络。

其余主要厂商则依托细分优势占据市场份额:Roces、American Athletic 聚焦性价比市场,产品覆盖入门级业余爱好者;Winnwell、TEK 2 Sport 深耕青少年市场,推出可调节尺码的成长型产品;Vaughn Hockey、Tour Hockey 则侧重专业护具与冰鞋的套装组合销售,强化场景解决方案能力。

(二)中国市场竞争格局:本土崛起与国际渗透并存

中国市场作为亚太地区的增长核心,呈现 “国际品牌主导高端、本土品牌抢占中低端” 的格局。国际品牌中,Bauer(Easton)、CCM Hockey 通过与国内职业俱乐部合作,占据专业运动员与高端业余爱好者市场;本土品牌如美洲狮(COUGAR)、金峰(JINFENG)则依托性价比优势,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运动超市渗透下沉市场,同时借助 “轮滑进校园” 等公益活动培育青少年用户群体。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中国冰球溜冰鞋市场规模约为 [XX] 百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XX]%;受益于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普及(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 3.46 亿),预计 2031 年市场规模将增至 [XX] 百万美元,全球占比提升至 [XX]%,成为驱动全球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三)欧洲市场竞争格局:传统品牌与细分需求共振

欧洲市场以德国瑞典等冰雪运动强国为核心,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功能性要求严苛。Graf(瑞士)、CCM Hockey(欧洲分部)等品牌凭借本地化研发能力占据主导,其产品适配欧洲人脚型特征,且通过欧盟 CE 认证强化信任背书。同时,欧洲市场细分需求明确:职业赛事侧偏好定制化高端产品,价格区间集中在 300-800 美元;大众消费侧则青睐环保材质产品,可回收鞋架、水性胶黏剂等创新技术逐步普及。

三、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细分市场分析

(一)产品类型细分:青少年市场成增长主力

按用户年龄划分,冰球溜冰鞋市场可分为老年、少年、青年三大类别,其中青少年市场(含少年与青年)贡献核心增长动力:

青少年市场:2024 年占比超 60%,主要因全球多地将冰球纳入校园体育课程,且家长对运动安全的重视推动装备更新。该类产品以可调节尺码(如鞋楦长度可伸缩 5-10mm)、轻量化材质为核心特征,Winnwell 的青少年系列产品年销量增速达 8% 以上。

老年市场:占比约 15%,聚焦退休人群的休闲健身需求,产品侧重舒适性与稳定性,如 Roces 推出的缓震鞋垫冰鞋,通过降低脚踝压力提升使用体验。

成年市场:占比约 25%,需求呈现两极分化 —— 专业运动员偏好定制化高端产品(单价超 500 美元),业余爱好者则选择性价比款(单价 100-300 美元)。

(二)应用领域细分:业余市场增速领先

按用户类型划分,市场可分为职业运动员与业余爱好者两大领域:

业余爱好者市场:2024 年占比约 75%,年增速达 5.2%,是驱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该群体以青少年与都市白领为主,消费场景涵盖休闲健身、俱乐部活动等,偏好线上渠道购买,且对产品颜值与性价比要求均衡。

职业运动员市场:占比约 25%,虽规模较小但附加值高,单价普遍超 1000 美元。核心需求集中在性能定制化(如根据发力习惯调整刀架角度)、材质轻量化(如采用钛合金刀头),Bauer(Easton)的职业系列产品占据该领域 60% 以上份额。

四、产业链结构与价值分布

(一)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部件决定产品品质

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与核心部件生产:

原材料:以碳纤维、高强度塑料、不锈钢为主,碳纤维占生产成本的 30% 以上,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产品定价。全球碳纤维龙头企业如日本东丽、中国中复神鹰为头部冰鞋品牌提供稳定供应。

核心部件:刀架、冰刀、内胆是关键部件,其中冰刀多由专业刀具企业代工(如美国 Blade-Tech),内胆则依赖记忆海绵与抗菌面料供应商(如德国科德宝)。头部品牌通过与上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保障材质稳定性与技术领先性。

(二)中游:生产制造与研发设计构建核心壁垒

中游以品牌商为核心,涵盖生产制造与研发设计两大环节:

生产模式:头部品牌多采用 “核心部件自研 + 组装代工” 模式,如 Bauer(Easton)的刀架自主研发,组装环节委托中国台湾越南工厂完成;本土品牌如美洲狮则实现全产业链生产,在广州宁波设有生产基地,年产能超百万套。

研发重点:当前聚焦三大方向 —— 轻量化(通过碳纤维替代传统塑料降低重量 30%)、定制化(3D 扫描脚型实现精准适配)、智能化(嵌入压力传感器监测滑行姿态)。

(三)下游:销售渠道与应用场景联动发展

下游包括销售渠道与终端应用,呈现 “线上线下融合、B 端 C 端并举” 特征:

销售渠道:线上以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为主,占比约 45%,直播带货成为青少年产品重要推广方式;线下涵盖专业运动用品店(如 Dick's Sporting Goods)、冰场周边门店,占比约 55%,且提供试穿、保养等增值服务。

终端应用:C 端以个人消费者为主,B 端包括职业俱乐部、校园体育采购、冰场运营方,其中校园采购在国内市场增速显著,2024 年同比增长 22%。

五、行业增长驱动因素与发展机遇

(一)核心驱动因素

政策红利释放:中国 “十四五” 体育发展规划将冰雪产业列为重点领域,多地出台冰场建设补贴、冰雪运动进校园政策,直接拉动装备需求;欧洲通过 “绿色体育” 倡议,推动环保型冰鞋研发与采购。

赛事 IP 赋能:NHL、KHL 等职业联赛全球转播覆盖率提升,2024 年 NHL 中国赛收视人次超 1.2 亿,带动粉丝经济与装备消费;国内 “全国冰球锦标赛” 等赛事常态化,培育本土消费市场。

消费意识升级:全球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冰球运动作为高强度有氧运动受青睐,同时家长对青少年运动装备的专业性要求提高,推动产品升级换代。

(二)关键发展机遇

中国市场下沉潜力:当前中国冰球溜冰鞋渗透率不足 5%,三四线城市随着冰场建设加速(2024 年商业冰场突破 1000 家),下沉市场增速有望达 15% 以上,本土品牌可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先机。

产品创新空间: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 “成长型冰鞋”,适配脚型发育需求;为业余爱好者推出 “入门 - 进阶” 梯度产品系列,降低消费门槛;探索环保材质应用,迎合全球 “碳中和” 趋势。

渠道融合创新:线上打造 “虚拟试穿” 场景,通过 AR 技术模拟滑行体验;线下与冰场合作推出 “装备 + 培训” 套餐,实现场景化销售;B 端拓展校园、企业团建采购,打开增量市场。

(三)潜在挑战

行业发展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如高端碳纤维冰刀主要由欧美企业供应,本土品牌研发能力待提升;二是季节性需求波动,北半球夏季销量较冬季下降约 30%,企业需通过产品多元化(如兼营轮滑鞋)平衡周期影响。

六、结论与展望

全球冰球溜冰鞋行业正处于稳健增长期,2025-2031 年将以 4.8% 的 CAGR 持续扩张,其中中国市场凭借政策红利与人口基数优势,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竞争格局上,头部国际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但本土品牌在性价比与渠道下沉领域具备差异化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可把握三大战略方向:一是深耕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依托本地化研发与渠道布局抢占份额;二是聚焦青少年与业余爱好者群体,强化产品性价比与场景适配性;三是加大轻量化、环保化、智能化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对于政策制定者,建议持续完善冰场基础设施、优化赛事体系,同时出台技术标准与环保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801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