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负极胶(Polyacrylic Acid)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锂电池水性粘合剂材料,具有独特的粘结特性,可改善电极结构的稳定性,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与硅基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是硅基负极粘结剂的理想选择。PAA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负极粘结剂(CMC+SBR),特别是在高比容量锂电池应用(对循环寿命要求高)中,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报告主要基于PAA负极胶的粉体产品形式统计。
粘结剂的主要作用是将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等粘附在集流体上,形成完整的电极结构,防止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脱落、剥离,并能够均匀分散活性物质和导电剂,改善电解液的润湿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电子和离子传输网络,实现电子和锂离子的高效传输、确保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PAA负极胶(聚丙烯酸负极胶)作为锂电池制造中的重要辅料,尤其在适配高性能硅基负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行业发展与新能源电池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
PAA因其环保、成本低、不易燃和使用安全等优点,正逐步成为了电池负极粘结剂未来市场的首选方案。
PAA的特点还包括:
1、结构简单,合成便捷,水溶性好;
2、机械性能与SBR相近,但含有更高浓度的羧基官能团,电解液的存在不会削弱其黏附力;
3、钠化后的PAA可以改善SEI膜的性能,防止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电解液的分解;
4、SiO复合电极使用PAA作为粘结剂时,电化学性能比使用SBR更优异;
5、PAA分子链之间及与Si颗粒表面之间的大量氢键保持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附着,使电极结构保持完整,并具备自愈合性;
6、PAA能将纯硅电极的首次库仑效率提升至90%以上,并且表现出优于SBR和CMC的循环性能。
PAA负极胶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发展现状 | 描述 |
产品具有技术替代优势 | PAA(聚丙烯酸)作为新型锂电池负极粘结剂,凭借其独特的粘结特性(如抑制活性材料体积膨胀、形成稳定SEI膜、降低电极阻抗)和与硅基材料的良好兼容性,正逐步替代传统CMC+SBR组合。尤其在硅基负极领域,PAA可有效缓解硅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达300%-400%),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寿命,成为高比容量锂电池的核心材料。 |
国内市场高度集中 | 中国PAA负极胶行业的国产化率很高。国内形成了以茵地乐、蓝海黑石 、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回天新材等企业为领头羊的市场格局市场份额。 |
国际厂商参与度低 | 尽管日本瑞翁(Zeon)、阿科玛(Arkema)等国际公司是PAA技术的早期研发者和重要参与者。但其商业化生产程度和规模目前保持较低水平。 |
产能扩张积极 | 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活跃,是全球PAA的重要生产和消费国。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扩大产能以应对市场的未来需求 |
PAA负极胶发展趋势
趋势 | 描述 |
需求激增 | 下游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快速扩张。 |
政策支持 | 锂电池关键材料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例如,工信部2023年发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就包含了锂电池用粘接剂、分散剂,这为PAA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渗透率与单耗提升 | 目前PAA在负极粘结剂中的使用率相对SBR等主流产品而言仍属偏低,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优化,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此外,为更好地发挥性能,浆料中的固含量也有提升空间,这将直接增加粉体的消耗量。 |
产业升级导向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负极材料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智能制造+服务化”转型,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已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
国际需求提升 | 随着PAA负极胶在更多的下游企业中测试和导入成功,越来越多的国际下游厂商参与,进而提升海外需求 |
全球PAA负极胶总体规模分析
2024年,全球PAA负极胶市场规模达到了161.22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876.32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29%。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4年市场规模为121.25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75.21%,预计2031年将达到626.11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71.45%。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茵地乐、蓝海黑石、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长兴材料等,2024年TOP 5厂商份额占比超过79%,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PAA负极胶行业政策分析
主要政策 | 描述 |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 | 工信部将“锂离子电池隔膜用丙烯酸多元共聚物粘接剂”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明确PAA作为新型能源材料的战略地位。 |
《中国制造2025》 | 鼓励国产化替代和高端材料研发的政策 该计划明确提出要突破关键材料瓶颈,包括锂电池材料,PAA作为高性能粘结剂,其发展直接呼应了这一战略目标。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与回收体系建设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QYResearch整理研究,2025年
更多行业分析详情参考QYResearch报告出版商最新发布的《全球与中国PAA负极胶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完整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深入的行业分析来制定战略决策。QYResearch的专业服务能够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准定位,把握市场趋势,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公司的研究团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紧跟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QYResearch都能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