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示技术不断升级与面板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下,高纯硅烷(SiH₄)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特气,凭借其高纯度与反应活性,成为显示器制造中薄膜沉积等关键制程的核心原料。其在提升显示面板分辨率、对比度及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平稳增长,需求动力坚实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显示器用高纯硅烷市场收入已达到约8.39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长至9.56亿美元,在2025-2031年期间保持2.1%的年复合增长率。这一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显示面板向大尺寸、高分辨率方向升级、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率提升带动的面板需求、新兴显示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推进,以及全球显示产业产能布局的优化。

产品分级适配需求,应用场景聚焦
从产品类型来看,显示器用高纯硅烷主要分为纯度大于等于6N及纯度小于6N。其中,纯度大于等于6N的产品因能满足高端显示面板(如OLED、Mini/Micro LED)对薄膜质量的严苛要求,在高分辨率显示领域占据重要份额;纯度小于6N的产品则适用于传统LCD等对纯度要求相对较低的面板制造,凭借成本优势保持稳定应用。
下游应用领域高度聚焦于显示面板制造,电视面板作为最大应用场景,受大尺寸化趋势驱动,对高纯硅烷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展示面板在商业广告、公共显示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为市场提供增量需求;电脑和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终端的更新迭代,带动中小尺寸面板用高纯硅烷需求;其他领域如车载显示等新兴场景,也逐步成为市场增长的补充力量。
企业竞争格局稳定,产业链协同发展
重点关注全球显示器用高纯硅烷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REC Silicon、 SK Materials、 OCI Holding、 林德、 液化空气、 太阳日酸、 三井化学、 京和科技、 硅烷科技、 内蒙古兴洋科技、 浙江中宁硅业、 金宏气体。
REC Silicon、SK Materials、OCI Holding等国际企业凭借技术与供应链优势,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林德、液化空气、太阳日酸、三井化学等综合气体巨头,依托规模效应与客户资源,为显示面板企业提供稳定供应;国内企业中,京和科技、硅烷科技、内蒙古兴洋科技、浙江中宁硅业、金宏气体等通过技术突破,在国内显示产业集群中快速拓展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演进,面板企业对高纯硅烷的纯度稳定性与供应及时性要求日益提高。行业企业纷纷加强与下游面板厂商的协同研发,优化生产工艺以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完善产能布局以保障区域供应。此外,绿色生产理念的普及也推动企业探索更环保的制备技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洞察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
在显示器用高纯硅烷市场平稳发展的背景下,把握显示技术升级方向、市场竞争格局及下游需求变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一份涵盖11年行业数据(2020-2031年)的专业研究报告,能从多维度解析市场动态,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包括竞争对手SWOT分析、投资成本与利润分析、上下游市场机会挖掘等深度洞察,助力企业规避风险、提升效益。
数据来源: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显示器用高纯硅烷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