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针对中国。2006年6月8日,加拿大提出对中国出口的铜管件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7年1月18号做出仲裁,判定中国企业存在补贴和倾销,征收37%.242%不等的关税。2009年9月30日美国提起对中国出口的紫铜管提起反倾销调查,2010年9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布对中国和墨西哥输美无缝精炼铜管反倾销案损害终裁,中国输美无缝精炼铜管征收11.25%.60.85%的反倾销税。

国际铜管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集中度很高,该等企业基本都是上市公司,规模效应明显,行业竞争力突出。国际上最大的铜加工企业是欧洲金属公司(Kme Group),成立于1886年,历史悠久,品牌实力强,总部在意大利,上市企业,在法国德国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年产量80万吨以上,生产各类铜管,涉及制冷、船舶、建筑、电子、化工等各个领域,产品市场主要是欧洲和各类高技术行业涉及的国外市场。

高克联(WolverineTube Ine),成立于1916年,是美国最早最大的铜管制造厂,年产能20万吨以上。这家公司最初是为美国的福特等汽车品牌提供铜管配件,上世界20年代,它的技术部门开始研究空调用制冷铜管和其他船舶化工业所需的合金铜管,30年代开始研制外翅片铜管,并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直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并与1998年在中国上海和德国维兰德公司合资,开办了外翅片铜管加工厂,盈利情况较好。

德国维兰德(Wieland Group),成立于19世纪20年代,是铜管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公司,擅长各类合金铜管的开发和生产,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在英国西班牙新加坡都建有生产基地,并与2003年和日本著名铜管制造厂KOBE公司合作在美国成立了Kobewieland Copper铜管厂,1998年与高克联合资在中国建立了铜管厂,实现了国际性的强强联合,在铜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神户制钢Kobe Steel,成立于1905年,是一家综合性的管材制造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钢管、铜管、棒材、板材和机械设备几大系列,2010年实现销售160亿美元,拥有员工33629人,在美国、拉丁美洲、欧洲、东南亚都建有跨国公司,其中美国最多,共建有5个工厂和9个销售公司和物流公司。2003年与三菱金属合资建立了KMC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制冷用铜管和其他牌号的合金铜管。

通过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铜管国际竞争对手包括美国高克联、德国维兰德、日本神户制钢等都已经通过兼并、重组、合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了生产规模,优化了产品结构和销售网络,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而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同行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的几年对铜管的需求还将比较稳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产品的生产企业与该产品替代品的生产企业的竞争是不间断的,产品生产商赚取利润的上限由替代品的设置,替代品的性价比越高,被替代的可能性越大,被替代产品的企业的产品利润也会变得更低。由于铜价的不断攀升,成本上涨,导致客户的采购意愿降低,开始寻找和研发新的替代品。比如2008年铜价上涨到8000美金每吨的时候,美国和欧洲大量原来使用铜管做水道管的工程承包商,开始使用PPR管进行了替代,PPR管在这两年发展的非常迅速。

同样问题的也出现在冰箱用管上,韩国开始08年出现用铝管代替铜管做为冰箱制冷用铜管,虽然制冷效果上比铜管要差一点,但是铝管的价格只有铜管的四分之一,所以对冰箱生产商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由于各种金属价格的波动和生产加工工艺的进步,市场上存在使用钛冷凝管和不锈钢冷凝管替代铜及铜合金冷凝管的尝试。钛金属的产量相对较低,钛管的制取和加工比较困难、价格昂贵,其对于铜和铜合金冷凝管的替代比较有限,但目前铜价不断上升而钛价大幅下跌,钛管对铜管的替代性有可能增强。不锈钢冷凝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高于铜管,在火电和核电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所以随着铜价的不断上涨,替代品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多,产品升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841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