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令第810号《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电商行业正式进入常态化税务监管时代。新规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商家及从业者的身份信息和收入数据,税务监管将更加透明化、精准化。
本文将梳理新规核心内容,分析对电商卖家的影响,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合规策略,帮助电商企业平稳过渡,避免税务风险。
01 新规核心内容梳理
报送主体:平台企业负责报送,商家被动透明化
报送义务主体:互联网平台企业(如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需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商家及从业者的涉税信息。跨境电商是否适用? 根据《规定》第十二条,境外平台(如Amazon、eBay、速卖通等)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的,也需按中国税务部门要求报送数据。
报送内容:身份+收入,数据全面透明
身份信息:商家/个人姓名、证件号、店铺唯一标识等。收入信息:每季度销售货物、服务、佣金、打赏等收入数据。豁免情形: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便民劳务从业者,若收入未达个税起征点(年收入≤12万),可不报送收入信息。
对于入驻平台的电商卖家而言,店铺名称/个人身份证信息,以及每季度的收入,将由平台直接报送给税务局,全程透明。
报送时间:季度申报,首次10月执行
报送时间:平台需在季度终了的次月(如Q3数据需在10月)完成报送, 首次申报时间为2025年10月。历史数据不追溯:仅报送新规实施后的数据,过往交易不受影响。
违规处罚:最高罚款50万,甚至停业整顿
平台若瞒报、漏报、迟报,可能面临2万~50万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责令停业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