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7 日,美欧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历史性贸易框架协议,15% 关税尘埃落定,悬在欧美贸易头上的“30%关税大刀”,终于在最后一刻变成了“15%的水果刀”。这场谈判堪称现实版《权力的游戏》,既有 "零对零" 的高光时刻,也暗藏 7000 亿能源大单的深度绑定,更对跨大西洋物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5%关税落地关键行业获“豁免”

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苏格兰成功敲定一项历史性贸易框架协议(来源:白宫官网声明、欧盟委员会声明)。核心内容清晰:

1. 关税定调15% 美国将对绝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基准关税,取代了原定于8月1日生效的威胁性30%高关税。这一税率也优于4月曾暂停的20%“对等关税”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15%为“全面适用”税率(冯德莱恩语),覆盖范围广,旨在防止其他关税的叠加,对欧盟而言虽偏高但避免了最坏情况。

2. “零对零”保住关键产业: 在半导体设备、飞机及零部件、关键原材料、部分化工品和农产品等战略领域,双方成功保留了“零对零”关税机制(即互免关税)。这为欧盟高附加值行业维持了至关重要的美国市场准入。

3.欧盟重大让步: 欧盟承诺在未来三年内购买总值75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及核燃料,以系统性替代俄罗斯能源(来源:协议文本细节)。

同时,欧盟首次全面接受美国汽车及工业品标准,开放约20万亿美元市场,并承诺对美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作为交换,欧盟同意不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此次协议的达成堪称惊险。谈判初期,欧盟提出的“零对零”方案遭特朗普强硬拒绝,美方一度威胁施加30%关税。

欧盟内部也曾准备价值93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但因成员国立场分歧(法国西班牙倾向强硬,德国意大利主张妥协)而未能启动。

最终,特朗普政府将税率“让步”至15%并保留关键行业豁免权,冯德莱恩团队判断这是其可接受的底线。

双方领导人将结果定位为“双赢”。美欧关税“靴子”暂时落地,15%税率搭配巨额能源采购和标准互认,描绘出双方重塑贸易关系的蓝图。对依赖欧美线的外贸和物流企业来说,确定性本身就是利好。

然而,协议仍需后续细节敲定及欧洲议会批准(冯德莱恩提及),其长期执行效果和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层影响,仍需持续关注。我们将紧盯后续发展,第一时间为您带来专业解读!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293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