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商货运流向亚太,中国还能保持优势吗?
随着全球电商的持续扩张,航空货运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近期,国际航空货运协会(TIACA)发布了首份专门聚焦电子商务的白皮书,揭示了中美航线受美国关税和“最低限额”政策调整的冲击,以及亚太其他市场逐渐崛起、弥补中国市场疲软的趋势。
随着美国调整关税政策并收紧对来自中国电商商品的免税“最低限额”,亚太地区正日益成为全球电商航空货运的关注重点。
这是国际航空货运协会(TIACA)本周发布的首份相关白皮书中的核心发现之一。
自4月初美国上调关税、5月初取消中美贸易中的“最低限额”免税政策以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发往美国的电商货运量明显下滑。
这份由协会发布的首份专门聚焦电子商务的白皮书指出,在取消“最低限额”豁免后,中美电商货运量一度下降了17%。虽然在美国宣布关税暂停90天后,部分托运人提前出货,使运量出现短暂回升,但整体下滑趋势仍然明显。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机遇与挑战》白皮书还发现,从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往美国的货运量恢复更快,而从整个亚太地区发往欧洲的电商货运也呈现强劲增长。这表明,电商贸易流正逐步从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部分转移至亚太其他市场。
白皮书显示,自2021年以来,跨太平洋航线的电商货运需求大幅增长,预计到2024年,电商将占跨太平洋航空货运需求的50%。
报告同时指出,这部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普货(其中部分依赖“最低限额”规则运输)。因此,随着该规则的调整,约25%的中美航线需求正面临潜在风险。
随着美国于5月2日终止“最低限额”免税政策,Temu、Shein等依赖这一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面临巨大挑战,其商业模式几乎难以为继。受此影响,中美航线的运力骤降30%,凸显了航空货运对电商需求的高度依赖,以及电商与货机运力之间的紧密联系。
白皮书在深入研究中国电商市场后指出,自2019年以来,中国大陆及香港的电商货运量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广州、深圳、厦门)增长尤为显著,规模几乎达到2019年的两倍;而中西部地区(郑州、鄂州、重庆、成都)的货运量,到2024年比2019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货源地,中国香港在2024年也实现了强劲增长,较2019年提升9%。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除中国以外的跨境电商空运量达到4.4万吨,自2021年以来年均增幅高达38%;同期,中国电商空运量在两年间几乎实现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低价值电商货物已占中美空运贸易量的55%,凸显其在跨境航空货运中的主导地位。
白皮书指出,从整体来看,全球电商航空货运量在未来十年内有望翻番。到2024年底,电商货物已占全球航空货运总量的约20%,预计这一比例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快速攀升。疫情推动的消费者行为转变加速了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全球供应链,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暴露出在监管、标准化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
研究显示,过去五年间,电商货运量保持稳定增长,目前行业估算已超过12万公吨。
白皮书指出:“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新的货运产品,更是一场正在重塑航空物流运作模式的范式转变。它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建议、行业最佳实践以及协作路线图,旨在帮助全球航空货运社区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好准备。”
TIACA电子商务工作组Swissport联合主席Nikolai Schaffner补充道:“我们的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通过拥抱数字化、推动创新并加强跨部门合作,我们能够将电商航空物流打造为一个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的生态系统。”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行为,行业各方正通过数字化、创新和跨部门合作,共同探索更安全、高效、绿色的电商航空物流未来。TIACA的这份报告不仅为航空货运企业提供了战略参考,也为全球电商航空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END
公众号: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