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亚马逊卖家的心比天气还凉。

国庆假期刚结束,跨境卖家们还没来得及从假期的慵懒中回过神来,就遭到了亚马逊秋季大促的当头一棒。

在各大卖家论坛和社群中,“单量涨、利润跌” 成了描述今年亚马逊秋季大促的最高频词汇。

一位卖家直言:“参与平台大促就像饮鸩止渴,不参加没流量,参加了又亏钱,我们正在陷入两难困境。”

秋促遇冷:卖家遭遇“虚假繁荣”

2025年亚马逊秋季大促(Prime Big Deal Days)于10月7日至8日正式开启,横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6个站点。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站点促销时间有所延长:日本站提前从10月4日起开跑并持续至10日;加拿大、澳洲土耳其新加坡等地紧随其后,促销战线一口气拉到13日。

然而大促的延长并未带来预期的销售热潮,反而让不少卖家陷入“单量增长、利润缩水”的尴尬境地。

“大促期间订单大概能到平时的2.5倍到3倍,但利润却比平时还要低。”一位不愿具名的卖家表示,今年秋促属于是“闷声发财”,但赚到的只是数字,而非真金白银。

另一位主营家居用品的卖家吐槽:“看着后台数据,单量确实是上去了,但一算利润,心都凉了半截。广告费比平时翻了近一倍,折扣还得比平时深,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这种“虚假繁荣”的现象并非个例。在各大跨境电商社群中,卖家们纷纷晒出自家数据,单量增长背后是大幅攀升的广告成本和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

据一名深圳卖家称,其国庆假期根本没休息,忙着调整广告、处理订单。但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广告花费比平时多,转化却不如平时。

我们的一款主打产品,平时每天能稳定出20-30单,秋促期间虽然每天有60多单,但广告费却飙升,算上折扣和促销费用,每单利润不到平常的一半。看着单量上涨,却笑不出来。”

今年亚马逊秋促为何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多重因素导致的。

首先,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亚马逊站内竞争日益激烈,关键词竞价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亚马逊站内流量分配机制更加倾向于品牌卖家和大广告主,中小卖家即使用更高的出价也难以获得优质曝光位。

另一方面,在通胀压力下,欧美消费者开始变得更加精打细算。

亚马逊大促不再是非理性的购物狂欢,而是有计划的补充性采购。消费者会仔细比较价格,对折扣力度要求更高,且单次购买金额有所下降。

多重因素叠加直接导致不少卖家在今年秋促遭遇暴击。

然而,对于广大跨境从业者来说,更惨的是不仅钱没赚到,十一假期也没休息好。

跨境人的黄金周“消失”了

这个国庆假期,对许多亚马逊运营人员来说,并非期待中的长假。

“公司最初说假期放8天,但随着秋促临近,通知改为只放4天。”一位亚马逊运营人员表示,“日本站的活动从10月4号就开始预热,美国站等主力站点也是10月7号就正式开始,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公司备战大促。”

“国庆假期原本计划带家人出游,但为了备战秋促,整个团队只休息了三天就回到工作岗位。我们提前两周就开始准备,优化产品图片、调整广告策略、备足库存,结果大促期间的销售表现却令人失望。”某服装类目卖家无奈道。

今年的亚马逊秋季大促与国庆长假部分重叠对卖家的供应链响应能力、人力调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许多跨境公司宣布这个假期只放4天假,以提前准备即将到来的秋季Prime大促。

“很多运营的国庆假期,恐怕要在公司里度过了。”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一位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解释了他的两难处境:“我们也不希望让员工假期加班,但亚马逊大促不等人。秋季大促是下半年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之一,必须全力以赴。为确保大促期间不出纰漏,我们只能安排运营团队轮流值班,并提前结束假期。”

备战大促的工作量远超想象。卖家需要检查促销提报情况、优化Listing、调整广告策略、监控库存水平,以及安排假期期间的客服工作。

“假期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广告预算花费情况,根据实时表现调整广告预算,优化重点链接的广告效果。同时要查看链接出单情况,检查是否有异常、差评,关注排名及重要关键词排名变化。”一位运营详细描述了假期工作内容。

然而面对牺牲了假期的工作安排,以目前的单量结果来看显然远远没有达到卖家们的预期。

一位卖家在跨境电商社群写下的留言,或许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心声:“大促不再是爆单神话,而是一次更现实的考验:谁能撑住流量成本、谁能讲清产品价值,谁就有可能在寒意渐浓的旺季中留在牌桌上。”

随着黑五、网一等年终大促的临近,亚马逊卖家们已没有太多时间舔舐伤口,他们必须快速调整策略,在流量红利消退的时代,寻找新的生存法则。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878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