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版电池MSDS是什么检测?
最新版电池MSDS是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最新版电池MSDS也是物质安全数据表。最新版电池MSDS是危险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规要求向客户提供的一份关于化学品组分信息、理化参数、燃爆性能,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方式、存储条件、泄漏应急处理、运输法规要求等16项内容信息的综合性说明文件,也是欧盟REACH法规强制要求的信息传递载体之一。
最新版电池MSDS应该更新多久一次?
根据不同的管辖范围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最新版电池MSDS应该在每三到五年进行一次审查,或者当有关化学物质的新信息可用时进行更新。
如何储存最新版电池MSDS?
最新版电池MSDS应该储存在一个易于访问的位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取用它们。
最新版电池MSDS和SDS有什么不同?
MSDS和SDS本质上具有相同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SDS格式更加一致和普遍适用,因为它遵循全球协调系统(GHS)用于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的规范。
法律要求提供最新版电池MSDS吗?
在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成员国,某些产品的最新版电池MSDS的可获得性是法定要求。这是知情权法律的一部分,要求员工可以获取有关他们在工作场所接触到的化学品的信息。
2023年7月3日,巴西技术标准协会(ABNT)发布了化学品分类、物质安全数据表(最新版电池MSDS)和标签的最新标准——ABNT NBR 14725:2023,该标准旨在与联合国GHS第七修订版保持一致。最新版电池MSDS及标签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最新版电池MSDS具体更新的内容如下:
1、新版本将之前分为四个部分的标准(包括定义、危险分类系统、标签和物质安全数据表最新版电池MSDS)合并为一份标准文件。
2、对于“易燃气体”的物理危害类别进行了进一步扩展,分为1A类和1B类。
3、新增了两个新的危险类别:退敏爆炸物和危害臭氧层。
4、引入了小包装(≤250毫升)标签的新规定,其中包括折叠式标签、中间包装等替代标签形式。
5、修改了标签上的危险说明(H)和预防说明(P)。
二、哪里做MSDS的公司电话
MSDS的全称是: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中文名: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前大部分国家已经改称为SDS,当然少部分国家还在沿用MSDS的抬头。MSDS不是测试,MSDS也不是认证证书,而是一份根据具体标准,具体产品信息制作的技术文件。
要制作出一份专业的MSDS,必须要具体具备两个条件:
1、对产品本身要十分了解,了解产品的特性,知道产品的潜在危害。
2、对MSDS编制法规要熟悉,特别是涉及到产品的GHS危害分类,要知道分类标准,不能想当然任何分类。
哪里做MSDS的公司电话?目前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专业的公司来编制一份过关的MSDS,当然,如果企业内部有专业人才,也可以自行编制。
所以,MSDS并不是必须要由CNAS资质的实验室或者认证机构出具,最关键的是出具的MSDS要符合产品实情,符合最新MSDS编制法规。
三、醋酸环己酯最新GHS标准MSDS翻译
【基本信息】
乙酸环己酯(CAS:622-45-7)
别名:醋酸环己酯
英文名:cyclohexyl acetate;acetic acid cyclohexyl ester
乙酸环己酯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作香料,配制苹果、香蕉、醋栗和树莓等果香型香精,用于食品、饮料。
【主要用途】
用作食用香料时,要求含量在96%以上,重金属10E-6以下,酸值0.2以下。
【主要危害】
暂无信息。
【各国GHS分类】 (SDS第二部分化学品危险性分类)
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附件: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
危险性类别 | 危险说明代码 |
易燃液体,类别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B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2(全身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 | 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 H320:造成眼刺激。 H371:可能对器官(全身毒性)造成伤害。 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
日本NITE分类(NITE Chemical Risk Information Platform (NITE-CHRIP)):
危险性类别 | 危险说明代码 |
易燃液体,类别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B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2(全身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 | 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 H320:造成眼刺激。 H371:可能对器官(全身毒性)造成伤害。 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
欧盟CLP分类:
危险性类别 | 危险说明代码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注:表中标记“*”的类别,是指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该化学品可以采用更严格的类别。例如分类为“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如果有充分依据,可分类为更严格的“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