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澳大利亚市场的跨境卖家,正面临一场无声的“商标掠夺战”。数据显示,恶意抢注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抢注者一次性提交17个澳洲商标申请,目标直指中国出海品牌。一旦商标被抢注,你将面临产品链接下架、库存积压、乃至彻底失去澳大利亚市场的风险。而事后挽回,不仅需投入高额律师费启动异议或无效程序,更可能因货件卡关、赎金勒索导致损失加剧——商标保护,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02
被抢注后的处理路径与提前布局的价值
若商标已被抢注,可逐步采取以下措施:
发函交涉:尝试通过律师函沟通,争取低价转让或主动撤销;
查询进度:通过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官网实时跟踪商标状态;
适时异议:在2个月公告期内提出异议,阻止其注册;
无效诉讼/撤三申请:对已注册商标,可向联邦法院提起无效诉讼,或基于“连续3年未使用”提出撤销。
然而,事后补救成本高、周期长。真正稳健的做法,是抢先完成商标注册,筑牢品牌护城河。澳大利亚商标支持单一国注册与马德里国际注册两种方式,通常7–9个月即可获权,一次注册十年有效,是企业出海成本最低、确定性最高的保障。
美国FCC近期突然加大监管力度,亚马逊、eBay等主流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中国产电子设备,涵盖智能手表、安防摄像头等热销品类。这次针对性行动不仅涉及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更预示着10月底将出台更严苛授权新规。跨境卖家正面临产品下架、账户冻结的多重风险,传统选品模式亟待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