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美式咖啡从3美元涨到4.5美元,再这样下去,只能在家速溶了。”不仅美国消费者们焦虑,咖啡供应商们也十分焦虑。今年8月,美国零售咖啡价格同比暴涨近21%,这背后既有巴西等主产国恶劣天气导致的咖啡豆减产,更有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雪上加霜”——7月起,巴西咖啡豆被加征50%高额关税,越南哥伦比亚也分别面临20%和10%的税率。

要知道,据美国国家咖啡协会数据,美国99%以上的咖啡都依赖进口,而关税成本最终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这只是美国贸易政策无常引发连锁反应的一个缩影,从圣诞树进口量暴跌、SHEIN部分商品涨价377%,到餐饮老板恐慌性囤货、消费者被通胀打得信心疲软,关税正持续挤压美国市场的活力。

更值得跨境人关注的是,美国电商市场也受此影响,作为曾经跨境首选市场的美国,电商流量增长明显放缓,Similarweb发布《2025年全球电商现状报告》显示,美日英等发达市场流量放缓,曾经的“流量蓝海”逐步变为“红海博弈”。

当关税政策始终无法明朗,当美国市场持续遇冷,越来越多跨境卖家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与欧洲市场。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表现强劲,电商始终保持一个高速增长态势,而欧洲市场更是凭借稳定且成熟的消费环境,成为跨境人继美区之后的首选。

今天跟随小A,结合近期发布的《欧洲跨境电商百强平台报告(第六版)》,深度探索欧洲跨境电商市场的机遇与玩法,看能否从中找到新的增长突破口。

3587亿欧元市场的“稳”

2024至2025财年,欧洲跨境电商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交易额达到3587亿欧元,同比增长8%,这一数字超过许多市场的增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更关键的是,市场结构正在向“平台主导”强化。

欧洲消费者购物越来越依赖平台,数据显示,交易额约70%(2475亿欧元)来自线上平台,而排名前100的跨境电商平台共创收2168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亚马逊、Temu、eBay速卖通等头部平台,更是合计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跨境电商交易额。

“平台集中化”趋势尤为明显,跟国内电商几家独大如出一辙,当下欧洲形成了“头部垄断、腰部跟跑、尾部突围”的格局,这些头部平台能站稳脚跟,核心无外乎三点:一是品类全,从日常百货到奢侈品全覆盖;二是物流快,欧洲多国实现3-5天送达;三是服务优,售后、退换货体系成熟,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跨境购物顾虑。

欧洲跨境商务协会还给出了一个乐观预测到2026年,欧洲跨境电商总交易额将继续上升,尽管届时电商平台在电商交易总额中的占比或将保持稳定在70%左右,反映出市场逐渐走向成熟,但跨境访客的占比预计仍将保持在高位——至少98.2%的访客将来自跨境交易。

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平台流量都来自跨境交易,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只要做好平台运营,就能触达欧洲绝大多数潜在消费者,无需单独开拓单一国家市场英国是个例外),大大降低了出海门槛。

当然,不论是中小卖家还是品牌卖家,都不能单纯依赖平台,毕竟流量归平台、用户数据沉淀受限、规则随时可能变动,甚至可能因为一次政策调整就失去多年积累的客源。而独立站正是打破“被动局面”的关键,也是卖家开拓欧洲市场的“长期护城河”,因此建议卖家加码独立站,双线并行,跳出单纯的平台依赖。

谁在主导欧洲市场?

想要入局欧洲市场,独立站是后面考虑的事情,首先选对平台是第一步,毕竟抱对大腿,好歹能跟着“喝汤”。

《欧洲跨境电商百强平台报告(第六版)》公布的2024-2025财年欧洲十大跨境电商平台,就是一幅“欧洲出海导航图”,尤其能给新入局者一些参考,小A也总结了排名前五平台的背景、核心优势及适合品类,方便卖家“对号入座”。

一、亚马逊

来自美国的“电商一哥”,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欧洲站点覆盖最全面,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都有独立的本地商城网站,且自有的FBA物流体系十分成熟,流量稳居整个欧洲第一,对于卖家来说,最关键的是“亚马逊欧洲联合账户”的概念,意味着只需要一个卖家账户,就能在上面提到的所有国家的亚马逊商城里卖,极大简化了欧洲多国销售的运营复杂度。亚马逊适合全品类,尤其是3C、家居、服装等品类的卖家。

二、Temu

国内拼多多的“海外版”,依托拼多多十分成熟的供应链,主打一个“极致低价”,辅以“砍一刀”的病毒式营销策略,是欧洲市场增速最快的平台,网页独立访客增长57%,目前Temu重点布局西欧和南欧,并持续发力,意指整个欧洲电商市场。跟拼多多一样,Temu更适合性价比高的日用百货、服装、配饰等品类入局。

三、eBay

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老牌电商平台,以C2C模式为主,二手商品与小众品类优势更为明显,平台上的买家对“独特性”商品接受度更高,因此适合二手奢侈品、复古家电、手工制品等品类卖家,比如我们的非遗技艺衍生品、小众周边产品(多小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

四、速卖通

又一个来自咱中国的,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在Temu之前就已经深耕欧洲市场多年,在俄罗斯等俄语市场优势也十分突出,支持“本地仓+自发货”双模式,适合3C数码、家居用品、美妆等品类卖家,对国内卖家的使用体验而言更加友好。

五、Etsy

来自美国的电商平台,专注手工制品和文创产品,平台调性偏“小众、个性化”,消费者愿意为“独特设计”支付溢价,十分适合一些文创及小众设计师自主品牌,手工珠宝、定制礼品、复古服饰等品类有更大的潜力。

排名前十的还有欧洲最大的二手时尚平台Vinted、以“本地生活+二手商品”为核心的OLX、欧洲本土时尚电商龙头Zalando、专业运动品平台迪卡侬以及来自中国的快时尚代表SHEIN,这里小A就不一一介绍,感兴趣的卖家可以去考察下这些平台的官网,看看他们主推的品类是否和自身契合。

从榜单我们能看到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中国平台崛起势不可当,Temu、速卖通、SHEIN占据三席,凭借中国供应链优势和本土化运营,正在前仆后继地打破欧美平台垄断的格局;二是细分赛道机会依旧,Etsy、Vinted、迪卡侬等垂直平台凭借“差异化”站稳脚跟,如果是做手工、二手、运动等细分品类的卖家,这些平台的竞争压力更小,利润空间更高。

破局从“抢流量”到“拼忠诚”

欧洲跟其它成熟电商市场一样,早已过了“随便上架就能卖”的阶段,Similarweb和欧洲跨境商务协会的报告都指出一个观点——当前竞争的核心已经从“抢流量”转向“拼用户忠诚度”。想要在欧洲市场稳步发展并长期盈利,卖家可能要留意以下几件事。

一、瞄准新兴市场,避开“红海陷阱”

尽管包括英国在内的美、日等老牌发达市场电商流量都在放缓,欧洲内部也有自己的“新兴市场”,比如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东欧的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电商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且竞争相对较小。Temu近期就将资源重点转向西班牙、意大利市场,通过老套路“低价+本地化营销”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卖家可以抱紧“大腿”走,优先布局这些潜力市场。

二、发力AI,省时省力还高效

AI已经成为全球电商增长的关键,欧洲亦是如此,玩法咱必须掌握,毕竟现在不论啥行业,不带点AI都感觉跟时代脱节了。欧洲现在头部平台都在加码AI,比如Zalando利用AI算法实时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卖家可“反其道”利用AI工具优化Listing提升曝光;再比如Frasers集团更是接入ChatGPT,支持用户直接在聊天界面购物,未来“AI导购”将成标配,提前布局AI客服、AI选品工具,能抢占先机。

三、布局社媒,引流有奇效

购物前先到社媒上“做功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习惯,跟国内消费者跑小红书、抖音上做攻略一样,欧洲消费者会去TikTokInstagram上检索品牌和商品信息,因此这两个主要引流渠道不能落下。SHEIN的玩法值得卖家借鉴——通过与欧洲本地网红合作,拍摄“穿搭教程”、“开箱视频”,引导用户点击链接跳转至平台购买;另外黑五期间,德国消费者评论浏览量激增152%,说明口碑至关重要,卖家可鼓励买家晒单、写评论,再将优质评论剪辑成社媒内容,形成“引流-转化-复购”的闭环。

四、合规运营,守住“安全线”

欧洲对于跨境电商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期升级的玩具安全法规(TSR),要求全面禁止有害化学品,电商平台需承担监管责任,新规将于2030年全面实施,虽然卖家还有几年过渡期,但尽早完善合规要求总归没错。比如新规提及的要求平台展示CE标志、警告信息及DPP(数字产品护照)链接,最后都会陆续落实到所有卖家头上。除了产品合规外,卖家还需遵循税务合规、数据合规等,毕竟不合规等于给平台和监管机构一个“随时动手”的特权,不仅会被下架,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

旺季选品、支付、物流怎么玩?

欧洲电商旺季同样集中在四季度的黑五、圣诞,即11月-12月,这个时间段的销售额通常能占全年的40%以上,卖家做好了旺季运营,能让业绩实现飞跃。

选品方面,建议紧抓“趋势”+“刚需”,根据黑五数据,除了鞋服配饰、3C数码等常规品类外,太阳能灯具、可降解餐具等环保产品,AI扫地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家电,瑜伽垫、筋膜枪等健康用品,需求都十分旺盛;而圣诞季则建议重点布局节日礼品,比如定制贺卡、圣诞装饰等,以及羽绒服、电热毯、电暖扇等保暖用品。此外,也建议新手避开关税高、物流成本高的品类,不要轻易尝试大件家具、家电,毕竟运费贵、退换货也麻烦,更适合有本地仓的成熟卖家。

支付则优先考虑“本地习惯”的适配度,因为欧洲各国消费者支付偏好差异大,单一的支付方式会流失大量订单,比如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优先考虑Visa、Mastercard信用卡,大部分人也会使用PayPal,其中德国还流行SEPA转账和Girocard支付;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则喜欢用本地支付工具,比如西班牙的Sofort、意大利的SatisPay;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电子钱包的使用率更高,比如波兰的Blik,匈牙利的Barion;另外比利时Bancontact奥地利的eps、捷克的PayU都是当地流行的支付方式,还有就是基本覆盖全欧洲的基于预付代金券的在线支付Paysafecard。建议卖家在平台设置“多支付方式”,如果是独立站卖家,可以联系我们这类支付服务商,尽可能丰富支付方式,尽可能满足本地支付习惯。

物流重点在于平衡“速度”与“成本”,我们当然知道空运快,但它贵啊,因此平衡很关键。自发货的形式更适合轻小件、客单价低的商品,可以选择当地的邮政小包,比如荷兰邮政、比利时邮政,这类物流通常成本低,覆盖范围也较广,但缺点是时效较慢,可能需要一到两周才到,适合非急需的日用品;如果是大件、客单价高的商品,则一定要考虑本地仓,比如亚马逊FBA、Temu海外仓,通常时效跟咱国内一样快,3-5天就到,能提升用户体验,但需要提前备货,资金压力较大;且遇到旺季,一定要提前备货,黑五、圣诞前1-2个月欧洲物流就已经开始出现拥堵,建议提前将货运到本地仓,避免物流延迟导致订单取消。

END

欧洲跨境电商市场正处于成熟的增长期,既有3587亿欧元的庞大体量,又有新兴市场、AI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对卖家来说,无需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聚焦品类选对平台,布局独立站,做好合规和用户运营,就能在欧洲市场分得一杯羹。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0133

AsiaBill
联系方式:
4009999359
微信:
Asiabill-4009999359
邮箱:
marketing@asiabill.com
网址:
zllp.myyxxx_r.=r/=dd_okgy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Asiabill专注于国际信用卡收单、海外本地收款,具有MasterCard PF、American Express PA 、JCB、Discover收单资质,是Shopify中国官方合作支付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