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元强势上涨,人民币汇率回调。
3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从6.31左右的高点一路下探。整个3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较2月末的6.3111累计贬值322个基点,贬值幅度为0.51%。
4月,伴随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进一步加强,美元指数持续攀升,4月以来的15个工作日中,美元指数实现13个工作日上涨,成为4月以来的最强货币。
截至4月21日18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徘徊在6.4472附近,盘中触及去年11月以来最低点6.4518;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触及6.4673,盘中也触及去年10月以来最低值6.4784。
这意味着过去三个交易日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跌幅分别超过700个基点与900个基点。
4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以6.4150开盘后,接连跌破6.42、6.43、6.44和6.45关口,16时30分收于6.4500,较上一交易日跌347个基点,贬值0.54%。
这是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出现大幅走低。4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单日贬值0.6%,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过1.1%。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本周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回调,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响。
一是美元指数创下过去两年最高值101.03,对人民币汇率构成较大下跌压力;
二是近期日元、韩元等汇率大幅下跌,令不少投资机构纷纷看跌亚太区货币,加剧人民币跌势;
三是疫情因素令中国外贸遭遇短期影响,令一些原先看好中国外贸延续高景气的投资机构削减人民币多头头寸;
四是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令中国进口企业增加购汇额度以采购能源产品,无形间拖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日元汇率创50年最长连跌,对日贸易风险暴增。
本周二亚洲交易时间,日元汇率加速下跌,日元兑美元跌破128日元重要关口,日间跌幅超1%,创一周最大跌幅。在经历周二下跌后,日元兑美元已连跌13天,创1971年有数据以来最长连跌。仅一个半月时间,日元相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10%。甚至有激进观点认为,日元兑美元130:1的汇率只是一个开始,该货币对可能在明年3月底达到150:1。
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也持续下跌,日元兑人民币周二跌破0.05元关口。如果从年初开始计算,日元汇率相对人民币贬值幅度超10%。如果从2021年初开始计算,日元相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也超过了20%。
日元暴跌使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相关负面影响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比以往更加严重。
从日本国内物价来看,企业的成本正在上升,但并未充分传导到消费端。数据显示,3月份,衡量企业之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同比上涨9.5%,接近纪录高位;以日元计价的进口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33.4%,这表明日元近期的下跌正在推高日本企业的进口成本。
不过,由于工资增长疲软拖累了消费,日本企业将上升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速度一直很缓慢。
出口日本的企业务必注意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