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跨境电商行业迎来重大转折——TEMU宣布重启美国全托管业务,这一决策背后是中美关税政策的阶段性缓和与平台策略的调整。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复苏的信号,更是一场关于供应链重构与合规运营的考验。
一、政策调整:关税下降催生全托管回归窗口
根据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将互加关税回调至10%基准线,并暂停24%的关税征收90天。针对小额包裹(申报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从价关税税率由120%降至54%,每件100美元的从量税维持不变,原定6月1日上调至200美元的计划也被取消。这一调整显著降低了中国直发商品的成本压力,为TEMU全托管模式的重启提供了政策支持。
然而,T86小额豁免通道仍处于关闭状态,商品需通过T01或T11报关清关,流程耗时3-5天。这意味着平台需在物流时效与成本之间寻找新平衡。
二、重启全托管的核心门槛:原产地证明与品牌豁免
TEMU对全托管商家设置了严格的前置审核条件,核心要求是提供“非中国制造”原产地证明,具体细则仍在制定中。但品牌商品若达到“百补5分或6分”的综合评分标准(评估流量表现、用户评价及销售数据),可豁免该证明。这一机制旨在筛选优质供应链,同时规避美国对“中国制造”商品的贸易限制风险。
三、卖家可选的三类物流路径
1. 一般贸易进口路径
适用于通过正规贸易进口至国内的品牌商品,备货至TEMU国内仓后通过平台全球网络配送,需提供报关单等文件。
2. 保税仓中转路径
东南亚、日韩等地生产的商品可经广州保税仓中转,借助香港物流通道进入美国,规避原产地限制,但需承担仓储成本。
3. Y2自发货模式
符合美国要求的商品可通过Y2渠道直发,商家自主完成清关与尾程配送,适合轻小件商品,但需承担54%+100美元的综合税率。
四、商家应对策略:合规化与供应链升级
1. 供应链区域化布局
建议将50%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非敏感地区,通过多仓联动降低关税风险。例如某3C卖家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在政策调整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 品牌化与流量扶持
参与TEMU“百补计划”,通过平台流量倾斜提升商品曝光,重点优化转化率与复购率。某家居品牌通过“爆款+关联销售”策略,3个月内将百补评分从3分提升至6分。
3. 清关合规与风险防控
严格审核商品成分与原产地标识,避免因“强迫劳动”指控导致货物扣押。建议选择DHL、FedEx等提供清关担保的物流商。
五、行业趋势:半托管与本地仓模式并行
短期内,TEMU可能推行“全托管+本地仓”混合模式,要求商家提前备货至美国仓以平衡时效与成本。同时,半托管模式(商家自主管理海外仓库存)的价值凸显,允许灵活应对政策波动。
工具推荐:火豹电商浏览器助力高效运营
面对多账号管理、数据安全等挑战,火豹电商浏览器成为TEMU卖家的得力助手:
1. 防关联技术:为每个账号创建独立指纹环境,避免平台风控检测。
2. 多窗口并行操作:支持同时登录多个店铺处理订单、商品上架等任务,提升运营效率。
3. RPA自动化:定时发布任务、批量处理订单,减少重复操作时间。
4. 数据安全保障:采用加密技术保护账号信息,降低盗号风险。
目前,火豹已兼容TEMU、亚马逊等50多个平台,尤其适合需要跨平台、多店铺管理的卖家。其设备IP服务低至每月20元,性价比显著。
总结:
TEMU全托管的回归是跨境卖家的新机遇,但政策窗口期有限,商家需快速调整供应链、优化合规流程,并借助工具提升运营效率。随着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常态化,提前布局者将抢占下一轮增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