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在全球成为主旋律!
亚马逊再次爆发大面积审核,卖家需通过验证才能继续在平台上销售,美国站和欧洲站的相关卖家均不能幸免,其中又以欧洲站为重灾区。
随着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欧洲站成卖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最佳市场,然而欧盟市场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合规已不分区域!
亚马逊爆发大面积审核!多卖家中招
近日,亚马逊又开始群发虚拟身份验证,这个被称为最闹心的平台审核,正让一批中招卖家焦虑不已:
老店铺今年刚换了新人,前不久收到审核通知。
手上几个店铺都收到了,触发审核的原因是什么?
我欧洲账号也收到了,四年的老店铺。
好像欧洲站开始大面积审核了。
……
亚马逊卖家收到的审核邮件显示:根据《亚马逊服务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的规定停用您的销售账户,平台认为或平台的控制系统确定,卖家账户涉嫌参加了欺骗性、欺诈性或不合法的活动。为了保护买家,平台需要在视频面谈期间通过虚拟身份验证过程来验证卖家身份。
亚马逊卖家小张表示,英国站4年老账号不幸中招,一直以来,这个账号并未存在刷单、跟卖等任何违规行为,他尚不清楚为何会被平台盯上,平台要求自身提供身份证明文件、银行或信用卡对账单、企业注册、供应链文件等资料。
总结卖家反馈可以发现,和小张一样,很多卖家都存有“平台为什么会突然群发审核通知”的疑问。中招群体中,以欧洲站卖家为甚,更换法人、法人年纪较大、公司工商状态异常等情况均可能会触发审核。而且无论是新老账号,还是跨境号、本土号,都在亚马逊的射程之内。
事实上,这并不是亚马逊今年第一次群发视频验证通知,知情人士称,从亚马逊Prime会员日前2个月开始,平台就开始频繁扫号,这些过来人用经验告诉后来人:虚拟视频验证真的不好过……
小李因此已经挂掉了一个账号,其认为验证很简单,于是简单培训运营后就开始参与验证,谁知道亚马逊工作人员问的问题出乎意料,比如认识上个法人吗?共享过链接吗?……运营回答卡壳,最终视频验证以失败告终。
小刘有同样遭遇。新账号刚开通,正在全力准备品牌,还没有在这个帐户上创建或列出任何产品;更没有机会与任何消费者互动,没有处理或履行任何订单。视频验证后帐户被停用,平台判定这个账户已被用于从事欺骗性、欺诈性或非法活动。因此帐户将不会被重新激活。
“一旦虚拟视频认证失败判定账户欺诈就很难了,机会一般只有一次。”业内表示,二次救店的概率非常低,卖家需谨慎对待,参加认证前做好万全准备。据了解,如果中招店铺存在换法人的情况,那么问题一定会问到换法人的原因。新店铺的视频审核时长可能稍微短一些,老店铺的提问则会更细致,涉及到店铺信息、法人信息、供应链、运营知识等各方面,回答问题的流畅度、前后逻辑是否通顺,都会影响最终验证结果。
欧洲站严查合规,美国“平替”也暗藏凶险
从亚马逊一波又一波大范围的严格审查可以发现,欧洲站已成“风暴眼”。除了常规的视频验证、侵权封店、食品和商品安全问题等审核,近期欧洲站卖家还面临税务合规的问题。
意大利市场方面,自 2025 年4月起,意大利税务机构推出了新的财务担保要求,如果卖家在意大利设有财务代表,或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以外设立了公司,则需要提供两种类型的财务担保:
财务代表担保: 卖家的财务代表必须提供至少48 个月的担保和自我声明,确认他们符合意大利增值税法中规定的存在具体主体的要求。这适用于新的和现有的意大利增值税登记。
个人担保: 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以外设立的纳税人必须通过银行担保、保险单或政府债券提供至少 50.000 欧元的个人担保,担保期至少 36 个月。 担保书必须写明地址并亲自递交给负责您登记的意大利税务局省局办公室。
相关意大利卖家为此忙碌,德国市场和英国市场亦不太平。已有多位卖家收到查税通知,认为卖家低申报了,存在少报漏报的情况,需要补缴税金,中招卖家正陷入弃号不缴税和缴税继续做的抉择中。
和亚马逊群发视频验证非常巧合的时间点是,英国国家犯罪管理局(NCA)同期公布一则重磅消息,因不符合《2006 年公司法》对“注册办公地址”的要求,2024年已经端掉了1.15万家涉嫌欺诈的空壳公司。
警员与相关部门重点检查高风险地址、公司注册代理及关联董事。其中一例显示,一家伦敦地址被用于注册 4,000 至 5,000 家企业,而这些企业实际分布于英国其他地区乃至海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619票赞成、26票反对、46票弃权)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第三国卖家必须在欧盟境内设立仓库,并从该仓库向消费者发货。如此一来,货物可整批接受检查,远比在海关逐件查验单个包裹更加高效。
决议原则上支持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对来自欧盟以外的每个包裹征收2欧元处理费”方案,该费用已在此前关于电子商务的通报中提及。不过,议员们要求委员会核实这一金额是否适当、是否符合世贸组织(WTO)规则,且不得转嫁给欧洲消费者。
欧洲议会还支持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取消现行“150欧元以下商品免征关税”条款。议会指出,正因这一豁免存在,约65%的入境包裹被故意低报价值。
美国关税新政实施后,多位跨境卖家将欧洲当做美国“平替”,或者说将其视为和美国市场一样的掘金重地。然而从欧洲市场的种种情况可以发现,这个市场虽然商机无限,但也同样荆棘丛生。如果卖家只是抱着逃离关税的原则布局欧洲,那可能出发点就错了!在合规这一块,各个市场只会不断提高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