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人注意:美国两项新关税政策已出,涉及印度全球芯片供应链,影响深远。

根据美国白宫官网8月6日发布的公告及多家权威媒体(如路透社、彭博社)报道,特朗普总统当日签署两项关键行政命令:

对印度加征25%额外关税:理由是印度继续购买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石油。此关税将在8月7日后的21天内生效

对进口半导体芯片征收约100%关税:但明确豁免“在美国生产或承诺在美国生产”的公司。

核心影响: 印度输美商品此前已有的25%“对等关税”于8月7日生效,叠加新征的25%,关税税率将达到50%,与美国对巴西的关税水平持平,成为其贸易伙伴中的最高税率

01

矛头直指俄油买家

特朗普政府此次对印度加征关税,是其新提出的“二级关税”策略的首次应用。其核心逻辑是:对继续购买受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的国家,美国将直接对其输美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印度成为首个目标:作为俄罗斯石油第二大买家(2024年进口约8750万吨,占俄出口总量36%),印度首当其冲。50%的税率将极大削弱其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潜在扩围风险:特朗普在宣布时明确表示,“可能对另外几个购买俄石油的国家也这么做”,并点名“其中一个可能是中国”。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周也已对中国发出类似警告。中国是俄油最大买家(2024年进口1.08亿吨,占比45-50%),土耳其也是重要买家。

政策意图清晰:通过高额关税施压,迫使相关国家减少购买俄油,配合美国对俄制裁。

02

100%芯片关税:以税促产的“美国制造”策略

针对半导体和芯片的100%关税政策,其设计核心在于利用关税壁垒迫使产业链向美国转移。

豁免条件模糊是关键点:特朗普宣称“在美国生产或承诺生产”的公司可豁免。但政策细节(如“承诺”的具体标准、本土化生产比例要求等)尚未明确,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担100%关税导致成本飙升、竞争力丧失;要么在美国投资设厂。然而,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成本显著高于亚洲(普遍认为高30%-50%),转移成本巨大。

该政策旨在短期内以极端关税保护本土(或即将本土化的)产能,长期目标则是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

03

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压力

两项关税政策叠加,将加速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调整:

印度出口商承压:50%的关税壁垒迫使印度企业加速开拓美国以外市场或调整产品结构。

芯片产业链大迁移加速:为规避100%关税或满足美国客户要求,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向美国、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转移压力陡增。

终端产品(如电子产品汽车)成本面临上涨压力,最终可能转嫁给全球消费者

欧盟、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料将加速推进自身芯片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计划。若政策扩围至中国、土耳其等主要俄油进口国,将引发更大范围的贸易冲突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特朗普政府此次推出的双重关税政策,以高压手段追求其地缘政治(制裁俄罗斯)和经济战略(制造业回流)目标。其“二级关税”机制开创了针对第三国贸易伙伴实施惩罚性关税的新模式,而100%的芯片税则是对全球关键产业链的一次强力干预。外贸企业需认清政策逻辑,快速反应,在变局中寻找风险与机遇的平衡点。

本文核心政策信息源自美国白宫官网8月6日公告及以下权威媒体报道:路透社/彭博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国际能源署(IEA)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383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