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商发展、地缘政治、近岸外包等因素重塑全球货运机场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
1、全球航空货运量全面回升
2024年,全球航空货运量迎来强劲反弹,但随着贸易格局的变化、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全球电商需求的迅猛发展,全球货运机场的排名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也在重新定义。
在这一年里,海运中断、近岸外包趋势加速,以及电商持续扩张,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在2024年的吞吐量和排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上海浦东超越美国孟菲斯,迪拜、伊斯坦布尔快速崛起,再到广州因电商热潮带动实现飞跃,以及迈阿密凭借拉美市场保持优势,各大机场正在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全球贸易环境。这一转变不仅是地理分布的变化,更预示着未来机场在运营模式与战略定位上的深度演变。
2024年,全球航空货运实现显著复苏,全球机场共处理近1.27亿公吨货物,同比大增9.9%,较2019年增长4.1%。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 World)发布的《2025年全球机场交通数据报告》,全球排名前20位的货运枢纽共处理5220万吨货物,同比增长9%,较疫情前水平增长10.8%。
这种复苏是由宏观和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的:海运航线的中断促使托运人转向更快、更可靠的航空运输;跨境电商需求持续飙升,消费者对时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拉高空运需求;与此同时,航空燃油价格的下降也使得航空货运比近年来更具竞争力。
2、香港继续领跑,白云强势崛起
中国的香港国际机场(HKG)继续保持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的头衔,2024年货邮吞吐量近494万吨,同比2023年增长14.1%,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PVG),超越原来长居第二名的美国孟菲斯机场(MEM),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377.83万吨,同比2023年增长9.8%。另有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机场2024年的跨境电商货物运输量创下历史新高,上海两场共运输跨境电商货物48万吨,同比增长26%,占上海两场货邮总吞吐量的11.4%,继续稳固了上海作为全球电商物流枢纽的地位。
今年1至4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跨境电商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30.4%,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上海机场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与坚实支撑。截至目前,上海机场航线网络已经覆盖全球48个国家的291个航点,其中有62个航点有全货机航班运营,上海机场已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物流网络核心节点。
除了排名前三的货运机场发生变化之外,有多个货运机场的排名迅速上升,包括从2023年第17位跃升至2024年第11位的迪拜国际机场(DXB),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到218万吨,同比增长20.5%;从2019年的第47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9位,再上升到2024年第17位的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IST),货邮吞吐量近198万吨,同比增长23.8%。
中国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CAN)在过去一年中也取得显著进展,从2019年的第17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1位,再到2024年的第9位,挤进前10排名,货邮吞吐量238万吨,同比增长17.3%,比2019年增长24%。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后,白云机场的货站面积将扩展超100万平方米规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
德迅(Kuehne+Nagel)航空物流网络和运营商经理全球高级副总裁Holger Ketz表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CAN)的发展势头得到了行业业务组合的多样化支持。电子商务是主要推动力,像SHEIN、TEMU这样的电商企业贡献了大量的货运量。此外,需要可靠和时间敏感的物流的医疗保健行业,易腐货物的运输都是货物吞吐量的稳定驱动因素。
广东省机场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发布的《广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4-2025)》显示,2024年,广州白云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38.25万吨,同比增长16.9%,连续五年稳居国内机场第二名。
而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迈进千亿元大关的空港口岸,多年来,白云机场口岸跨境运输业务常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24年,进出境货运量超140万吨,同比增长20%,创5年来新高。2024年1-11月,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电商进出口完成1.41亿票,货值达292.1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4倍。
Freightos的WebCargo航空解决方案副总裁Sebastien Podgorski也直接指出了中国电商繁荣所带来的影响。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做得很好。以SHEIN和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企业正在大量产生需要快速运输的小包裹,而航空运输是唯一选择。
Trade and Transport Group董事总经理Frederic Horst从更广泛的市场角度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际和国内航空货运量总体表现良好。贸易流向正在发生变化,亚洲内部及亚洲至欧洲的货运量增加,而对美国的货运量下降。
整体来看,中国航空货运枢纽正加速强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以香港、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国际机场,不仅在货运总量和跨境电商物流方面实现突破,也在航线网络和基础设施扩展上持续发力。随着跨境电商的高速增长、产业链全球化布局以及多样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的释放,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货运机场有望在未来数年继续引领全球市场格局。
3、孟菲斯排名下滑,迈阿密地位强化
随着中国的货运机场,包括香港、浦东、白云等巩固其地位,美国货运机场的排名出现变化:孟菲斯(MEM)曾长期稳居全球第二,但今年降至第三,处理375万吨货物,同比下降3.3%,较2019年下降13.2%。相比之下,迈阿密(MIA)保持第7位,运输275万吨货物,同比2023年增长9%,比疫情前水平高出31.6%。AfA执行董事Brandon Fried表示,孟菲斯和迈阿密截然不同的表现,表明美国航空货运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动态变化、区域专业化,以及快递商与货运代理运营模式的相互作用方面。
孟菲斯堪称终极的全球物流枢纽,拥有无与伦比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创造了少有市场能够媲美的竞争优势,“联邦快递效应”是孟菲斯最重要的经济驱动因素之一。虽然航空货运整体增长,但孟菲斯现在货量出现下降反映出综合快递商模式的战略调整。主要的综合承运人正在优化网络,优先考虑高利润的货物,并可能减少总飞行时间。
尤其是在小额豁免清关政策变化的背景下,快递商对电子商务货运采取更具选择性的方式,一些低利润货物可能转向其他运输方式或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快递商的重点是最大化其专有网络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迈阿密的表现则讲述了不同的故事。Fried指出,迈阿密的显著增长凸显了其作为传统货运代理的重要门户的强大地位,尤其是在拉丁美洲航线上。该机场拥有大量客运航班腹舱运力,并辅以多样化的全货机运营商,为货代提供了超越综合快递模式的更大灵活性和竞争选择。
近岸外包趋势正在成为美洲贸易流动的结构性变化,这一趋势代表了全球供应链的重大调整,已经推动了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航空货运量增加。而MIA在易腐品、高价值货物和由近岸外包驱动的拉美贸易方面的专业化已成为一大优势,代表了货运代理和航空公司利用专业化区域连通性的战略支点。
美国机场正在改变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红海危机等地缘政治事件促使部分高价值、时间敏感货物从海运转向空运,提升了对具有强大洲际连接能力的需求;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引发了制造地点和贸易流动的转变,导致路线多样化,并通过亚洲或拉丁美洲的替代原产地进入美国的运输量可能增加。这些都意味着美国机场正在从单纯的中转站转变为复杂的多式联运配送和再分配中心,不仅需要促进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还需要实现复杂的跨境流动,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陆路运输实现高效的后续分销。
4、货运机场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
2024年全球航空货运格局的重塑,既有香港、浦东、白云等亚洲枢纽的强势崛起,也有孟菲斯排名下滑、迈阿密凭借拉美市场保持优势的鲜明对比。这些变化揭示了一个核心事实:未来的货运机场必须跳出“吞吐量规模”的传统思维,转向灵活性、专业化和网络协同的综合竞争力。
而随着全球货物流动日益受到地缘政治紧张、贸易路线变化和采购策略多元化的影响,专家一致认为,未来的货运机场将不再仅仅只是运输节点。Podgorski表示,这绝不仅仅是跑道和仓库的问题了。红海中断将部分货量转移到海湾或东非的替代枢纽,地缘政治对货物流动的影响已经不亚于基础设施。最聪明的机场是那些在运营中构建灵活性的机场,无论是快速清关、可扩展航站楼,还是多式联运选项。
Horst认为,最大的机遇来自全球贸易航线的再平衡。南北市场的复苏将带来最大的机遇。过去几年,南北市场一直被忽视,因为航空公司几乎只专注于推动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跨境电商流量。只要贸易政策仍然波动,货量就会持续变化,需要短期重新部署设备,并且当前热点市场如越南和中国台湾的激增完全可能被其他市场的激增取代。关键在于超越短期波动,关注那些可能在长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航线。
Ketz强调,竞争力将取决于适应性和在专业能力上的投资。为了保持竞争力,机场必须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投资冷链存储、海空联运、数字化路径工具和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些将地理优势与运营灵活性相结合的机场,将最有可能在持续的全球贸易波动中受益。
整体来看,ACI的2024年全球货运机场排名的变化说明,全球航空货运市场的竞争规则正在改写,在航空货运领域,成功已不再仅仅取决于规模,而在于是否为下一次中断做好准备。未来,能够将区位优势、航线灵活性、专业能力和数字化水平有机结合的机场,才可能在下一轮全球供应链波动中保持领先。正如今年的格局变化所证明,成功的货运机场不是等待不确定性过去,而是提前为不确定性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