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领域近日掀起了一场“风暴”,亚马逊平台无预警地启动了大面积扫号行动,大批中国卖家惨遭清退,封店率飙升,卖家们损失惨重,整个行业为之震动。

无预警封号,卖家损失惨重

亚马逊的封号行动向来不是偶然为之,其对卖家的审查一直在持续且不断升级。此次封号行动毫无预警,卖家们既没有收到提前通知,也没有获得整改机会,平台直接停用账户并移除商品信息。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众多卖家措手不及,甚至有卖家多个店铺同时被封,损失瞬间扩大数倍。

从数据上看,仅8月25日 - 8月31日这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有约2800位卖家的店铺在亚马逊上停止销售平均每天超400个中国卖家店铺疑似被关停。若将范围扩大至全球,超过12000个亚马逊卖家店铺因各类违规被封,清查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站点的卖家均未能幸免,其中中国卖家占比超过60%3C电子、家居、服饰等类目更是成为重灾区。值得注意的是,被封的卖家中不仅有新手,还有不少月销超过130万美金、店铺Feedback达数千个的成熟卖家,这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违规行为多样,申诉难度极大

经咨询亚马逊账号经理,此次封号主要涉及四种违规行为。

Listing违规翻新曾是行业广泛使用的手段,卖家通过这种方式“擦除差评、获取新品加权”。然而,这种行为掩盖了产品的历史表现,误导了平台系统,如今已被亚马逊判定为严重违规并零容忍。

运营数据异常也是触发平台风控的重要因素。短时间内过高的退货率、不合理的销量激增、较多差评及侵权投诉等情况,都会让卖家的店铺陷入风险之中。

✅违规合并变体同样受到亚马逊的重点打击。通过新品捆绑老品蹭流量、强行合并非同类变体等操作,自今年初起就成为平台监管的重点,风险持续攀升。

✅账号关联问题也不容忽视。不仅信用卡、地址、收款账号等“强关联”行为会被严查以往判定概率较低的“弱关联”行为,也因审核加强而风险陡增。

更让卖家焦虑的是,此次账号冻结后申诉难度极大。多数申诉因“整改方案不具体”被驳回,店铺恢复运营的可能性渺茫。这意味着卖家一旦违规被封,很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

合规才是长久之道

面对来势汹汹的扫号潮,卖家们需深刻反思自身运营行为严格遵守平台规则,加强合规管理同时,行业组织与相关部门也应积极行动,为卖家提供更多指导与支持,共同应对此次危机,

这场扫号潮绝非亚马逊的“一时兴起”,而是平台合规化进程加速的必然结果。从早年的“刷单封号”到如今的“全链路风控”,亚马逊对“灰色操作”的打击边界不断收缩,核心逻辑只有一个:维护平台的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信任。那些依赖“捷径”走通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

对于幸存的卖家而言,当下最紧迫的不是急于“补损失”,而是立刻开展“合规自查”:清理违规的Listing变体、核查账号关联风险、规范广告投放与评价管理,从“流量思维”转向“产品与合规思维”。

同时,也不妨跳出单一平台的依赖,布局独立站、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多渠道抗风险矩阵”——毕竟,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从来都不是商业世界的安全选项。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

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并未结束,但“野蛮生长”的阶段已然落幕。这场扫号潮既是危机,也是行业洗牌的契机:淘汰不合规的玩家,倒逼真正有产品力、合规意识的卖家脱颖而出。

最后,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所在的类目是否受到了此次扫号潮的影响?又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在合规的赛道上走得更稳、更远。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652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