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贸易政策波动加剧——包括墨西哥对部分中国产品(如汽车)拟提高关税、以及美中之间仍有不确定的关税/贸易摩擦,这对以美国客户为主的外贸企业造成明显冲击,订单波动、价格传导、物流与通关成本上升。
目前对各外贸行业的建议,均是在保障现有美国客户关系的同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暴露,并利用各项渠道快速识别可替代市场与高价值客户线索,从而实现短期稳单+中期市场多元化。以下是相关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中美24年贸易概览
根据外贸邦官方数据统计:2024年美中货物贸易规模仍在数千亿美元量级,对华货物出口约143亿美元、进口约438亿美元,双边货物贸易在2024 年仍非常大,这说明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长期需求仍然存在,但短期会被关税与政策冲击。
同时近期墨西哥拟对部分中国产品(例如汽车零部件/整车)大幅上调税率(有报道显示从约 20% 提到 50% 的提案),并已与中国进行对话/磋商。此类区域性关税上调,会使部分针对美市场通过墨西哥再出口的供应链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在美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与进口替代路径。
可直接预测到的短期信号有:
1. 美国客户下单周期延长、单次订单数量减少、询盘转化率下降;
2. 同类产品美进口平均 CIF 价格上升;
3. 某些买家开始询问“是否可以从越南/墨西哥/印度采购替代品”。
二、关税下的行动建议
(一) 短期0–3个月内:稳定现有订单、降低被动风险
1. 分客户分级、做“保单式”沟通
根据现有客户近12个月的成交排名与近3个月下单趋势,给出 A/B/C 级(A = 月均大额且稳定)。对 A 级客户优先进行一对一电话/微信沟通,说明交货计划、报价稳定性与关税影响的对策
2. 审价与合同短期策略
对于无法马上转嫁关税的订单,考虑:缩短账期、适度提高单价(用数据先测试 1–3% 的弹性)、或者在合同中加入“关税/成本调整条款”。如果不知道价格的可以参考同期同类hs编码产品的市场均价做支撑,给客户透明的成本构成参考。
3. 快速识别高风险产品路线(是否经墨西哥等转口)
按目的地国家和转运路径筛选(比如:export from China → Mexico → USA 这类流向)。对发现大量转口的 SKU,优先评估替代路线或成本对冲。
(二) 中期3–9 个月:供应链重组与市场分散
1. 目标市场拓展
利用外贸邦海关数据平台筛选“近 12 个月增长率高、竞争对手少、且单价合适”的国家,例如东盟若干国、拉美除墨西哥外的巴西/智利/哥伦比亚、非洲部分国家,下载导出目标国的进口商名单与主买家联系方式,做定向开发。
2. 寻找替代供应链或本地化合作
评估在东南亚或拉美与代工厂/代理建立合作,必要时和客户讨论“在地化”供货方案。“优先查找有与中国有过稳定供货/转口记录,作为合作名单。
3. 产品线与包装优化
对利润薄、受关税冲击大的SKU考虑产品升级,或者合并打包销售以提升客单价与议价能力。
(三) 长期9-18个月:建立抗风险能力与数智化
1. 建立常态化海关数据监控体系
自动化监测关键 HS、目标买家、转口国家的月度/周度变化报警,例如:某买家连续两月下单量下降 >30% 触发预警,把监控结果纳入稳住客户CRM。
2. 供应链金融与保单策略
与银行/保理合作,提供账款缓冲;评估出口信保或对冲工具,规避汇率与价格波动风险。
3. 建立多个物流/清关通道试点
在关税敏感产品线上试运行若干通道,例如直邮美国、经越南/孟加拉加工后再出货、或与美国产地代理合作,对比成本-时效-合规性,形成标准操作模版。
关税只是外贸路上的一道坎,而不是终点。越是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下,越需要外贸人用数据看清趋势,用行动抓住机会。通过外贸邦海关数据去洞察市场、锁定客户、调整布局,我们就能把挑战变成新的起点。不要停留在担忧里,现在就去尝试突破,把握更多潜力市场,让不确定变成我们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