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仓储规划的核心不是货架摆得满、货位分得多,而是匹配产能需求——产能决定物料周转速度、存储量,进而决定货架选什么类型、货位怎么划分。只要跟着产能走,就能避免“货架闲置”“货位不够用”“找货费时间”的问题。
一、先搞懂产能与仓储的关系
产能是仓储规划的“指挥棒”,先明确以下3点再规划:
产能→存储量:产能越高,日均物料需求量、半成品/成品库存量越大,仓储区需预留更多“存储空间”;例:日均产能1000件的电子厂,原材料(如芯片、电阻)存储量需满足3天生产,仓储区需按“3000件物料用量”规划;
产能→周转速度:产能越高,物料“进库→出库”周转越快,需规划“快速存取”的货架与货位;例:汽配厂冲压工序产能高(每小时产500个配件),半成品周转快,需用“易拿取”的货架,避免堆压;
产能→物料类型:不同产能对应不同物料规格(如小批量多品种产能,物料类型多;大批量单品种产能,物料类型少),货位需按“物料类型数量”划分。
二、货架选型:跟着“产能对应的物料特性”走,(不选贵,只选对)不同产能下,物料的“存储量、周转速度、规格”不同,货架选型需精准匹配,避免盲目选“高端货架”:
高产能+大批量单品种(如机械/化工):选“重型货架+贯通式货架”
中产能+中小批量多品种(如电子/汽配):选“中型货架+阁楼货架”
低产能+小批量多品种(如服装/五金小配件):选“轻型货架+移动式货架”
三、货位规划:跟着产能对应的周转需求走,实现快存快取(货位规划的核心是让周转快的物料‘近’,周转慢的物料‘省空间’”)
1. 按“产能周转速度”划分“货位区域”
核心区(靠近仓储出入口):放“高周转物料”(即产能消耗快的物料,如生产线每天都要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普通区(仓储中间区域):放“中周转物料”(如产能消耗中等,2-3天用一次的物料);偏远区(仓储角落):放“低周转物料”(如产能消耗慢,1周以上用一次的备用物料、备品备件)。
2. 按“产能物料类型”划分“货位编码”
避免“找货费时间”,需给每个货位编“唯一编码”,编码规则跟着“物料类型+产能工序”走: 编码逻辑:“区域+货架+层数+货位”,比如“核心区-A货架-2层-05货位”,同时标注“对应产能工序+物料名称”(如“SMT工序-芯片-0805规格”);
3. 按“产能波动”预留“灵活货位”
产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旺季产能提升30%),货位规划需留“弹性空间”:预留10%-15%的“临时货位”(不固定分配物料),旺季时用于存放增加的原材料/成品;核心区的货位可“灵活调整层距”(用可调节层板的货架),旺季时增加存储量,淡季时收缩空间。
仓储规划的“产能匹配”公式
货架选型=产能大小+物料特性(重量/体积/周转)
货位规划=产能周转速度+物料类型+产能波动
跟着产能走,仓储规划就不会脱离生产实际——既不会出现“货架买了用不上”的浪费,也不会有“货位不够用、找货费时间”的麻烦,最终实现“仓储为生产服务,生产因仓储高效”的目标。
关注我👆,了解更多工厂规划设计,如果你的仓库正好需要,私信我吧!csr2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