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义及研究范围:三指夹持器是一种模仿人手功能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它通过三个独立或联动的指状结构,在驱动系统和控制器的精确指挥下,实现对物体进行抓取、搬运或精细操作的自动化设备,其独特的三点支撑结构能提供稳定且自适应包络式抓取,尤其适用于处理形状不规则、易碎或需要精准定位的工件。
一、三指夹持器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根据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三指夹持器产能约911万个,产量约531万个,全球市场平均价格约为每个100美元,行业毛利率约62%。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31年全球三指夹持器市场规模将达到656百万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1%。
三指夹持器,全球市场收入增长率
二、三指夹持器主要厂商介绍
序号 | 企业 |
1 | Robotiq |
2 | OnRobot |
3 | Universal Robots |
4 | SoftGripper |
5 | SMC USA |
6 | DH-Robotics |
7 | Tesollo |
8 | Tallman Robotics Limited |
9 | Hitbot Robotic |
10 | Effecto Group |
11 | TESOLLO INC |
12 | Kawasaki Robotics |
13 | Pro Automation |
14 | Zimmer Group |
15 | Destaco |
16 | IAI |
17 | Schmalz |
18 | RAD |
19 | FIPA |
来源:第三方资料、QYResearch研究团队
根据QYResearch头部企业研究中心调研,全球范围内三指夹持器生产商主要包括Robotiq、OnRobot、Universal Robots、SoftGripper、SMC USA等。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29%的市场份额。
重点企业介绍
企业1
Robotiq | 描述 |
企业介绍 | Robotiq是一家源自加拿大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简化并加速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应用。作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先驱和全球领导者,Robotiq以其智能、即插即用的末端执行器而闻名。其产品与解决方案旨在让各种规模的企业,即使没有深厚的机器人专业知识,也能轻松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并增强制造业的灵活性。 |
产品介绍 | Robotiq的三指夹持器是其旗舰产品之一,它通过高度模仿人手的灵巧性,为协作机器人赋予了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这款夹持器拥有三个可独立控制的手指,每个手指又包含两个关节,使其能够以自适应模式包络抓取形状不规则、易碎或精密的物体,也能像传统平行夹持器一样进行精确的平行夹取。凭借其内置的力反馈传感和可编程控制,用户无需额外配置即可轻松设置抓取力度与行程,广泛应用于装配、检测、包装和机床上下料等多样化场景,极大地扩展了协作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
来源:第三方资料、QYResearch研究团队
企业2
OnRobot | 描述 |
企业介绍 | OnRobot是一家在全球协作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致力于为各类规模的制造商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通过整合多家知名品牌,提供包括夹持器、地理传感器和快换装置在内的丰富产品组合,其核心目标是让自动化应用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OnRobot的产品以其卓越的兼容性著称,能够轻松集成到全球主流的协作机器人及轻工业机械臂平台上,帮助客户降低集成复杂度,快速实现柔性生产与智能化升级。 |
产品介绍 | OnRobot的三指夹持器以其卓越的灵活性和强大抓取力而设计,能够应对从精密到重型工件的广泛应用。其创新的线性运动模式确保了高精度的重复定位,并且无需外部空气源,通过简单的编程即可快速部署,非常适合在机床管理、复杂装配以及包装等场景中,为协作机器人提供类似人手的灵巧操作能力。 |
来源:第三方资料、QYResearch研究团队
企业3
Universal Robots | 描述 |
企业介绍 | Universal Robots是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开创者与全球领导者,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推动自动化技术民主化。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安全、灵活且易于部署的协作机器人,其UR系列机器人以其直观的编程方式、卓越的安全性以及强大的生态系统而闻名,极大地降低了中小型企业实现自动化的门槛。Universal Robots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众多行业,赋能企业优化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并保障员工安全,持续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
产品介绍 | Universal Robots的三指夹持器既能以精密的指尖模式捏取细小零件,也能以全包围模式稳固抓取形状不规则或沉重的物体。这种高度的灵活性与强大的性能相结合,使其在机床上下料、复杂部件装配以及包装等应用中,能够像人手一样灵巧地完成多样化任务。 |
来源:第三方资料、QYResearch研究团队
三、三指夹持器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 | 描述 |
上游 | 上游是三指夹持器的核心零部件与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高精度的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气动驱动元件,用于提供抓取力;精密的减速器、传动部件和轴承,用于保证运动的精确与平稳;以及各类传感器和提供夹持力的末端指套材料,这些核心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夹持器的精度、负载和可靠性。 |
中游 | 中游是三指夹持器的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是技术实现的核心。中游企业根据下游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夹持器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学仿真、驱动与控制方案选型,并整合上游的零部件,通过精密机械加工、装配和调试,制造出完整的夹持器本体,同时集成开发或适配相应的运动控制卡、驱动器和通信接口(如EtherCAT),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备、可编程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单元。 |
下游 | 下游是三指夹持器的系统集成与终端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和特种作业场景。系统集成商将中游提供的夹持器作为标准模块,集成到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中,形成完整的自动化工作站或生产线,最终应用于汽车制造、3C电子、食品包装、物流分拣等行业的精密装配、上下料以及实验室、医疗等场景的精细操作,其性能直接影响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与柔性。 |
来源:第三方资料、QYResearch研究团队
四、三指夹持器行业发展趋势、机遇、阻碍因素和行业壁垒
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柔性化升级。三指夹持器正从单一抓取功能向智能感知、自适应控制方向演进。例如,集成力/触觉传感器和AI算法的夹持器可实时调整抓取力度,适应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满足柔性生产线需求。
2.轻量化与高精度化。三指夹持器采用碳纤维、钛合金等新型材料,结合精密加工技术,夹持器重量降低30%以上,同时重复定位精度提升至±0.02mm,适配精密装配场景。
3.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快换结构,夹持器可快速适配不同品牌机械臂,降低集成成本。
发展机遇:
1.工业自动化需求爆发。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逐步增加,其中3C、汽车行业对高灵活性夹持器的需求年增20%,带动三指夹持器市场扩容。
2.技术跨界融合。5G+边缘计算实现夹持器远程操控,延迟低于10ms;3D视觉引导技术使无序抓取成功率突破95%,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阻碍因素
1.成本压力高企。三指夹持器行业进口高精度传感器单价较高,占夹持器成本的40%,导致设备价格较高。
2.市场认知不足。三指夹持器中小企业对三指夹持器的投资回收期预期超过3年,而实际案例显示,在3C装配线应用中,回收期可缩短至1.5年。
壁垒:
1.技术壁垒多学科交叉能力。三指夹持器行业需同时掌握机械设计、控制算法、材料科学等知识,技术门槛较高。
2.资金壁垒。三指夹持器单条自动化生产线投资较高,研发周期较长,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长期投入。
如您对行业分析有更多需求了解可参考QYResearch发布的《2025年全球三指夹持器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