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述:天然化转型中的核心美妆原料

天然化妆品颜色作为化妆品配方中的关键功能原料,核心价值在于为彩妆、护肤品、护发产品等提供安全、温和且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色彩呈现,其原料来源以植物提取物、矿物粉末、生物发酵产物等天然成分为主,区别于传统化学合成色素,具备低刺激、易降解、兼容性强等优势,完美契合现代消费者对 “健康美妆”“纯净美容” 的核心诉求。

随着全球美妆行业向天然化、安全化转型,天然化妆品颜色市场成为美妆产业链中的高增长细分领域。2022 年全球美容行业总规模已达 4200 亿美元,其中彩妆、护肤品、护发产品等核心品类为天然化妆品颜色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载体。本报告通过梳理中国市场产品系列、测算市场存量与增量空间、呈现全球及本土厂商竞争地位,为原料供应商、化妆品品牌方、投资者提供权威参考,清晰勾勒行业从 “替代化学色素” 到 “引领色彩创新” 的发展路径。

二、中国市场规模:健康美妆驱动的高增长赛道

2024 年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市场销售收入达28.6 亿元(约合 286000 万元),受益于国内美妆行业天然化转型加速、消费者安全意识提升、政策对化妆品原料监管趋严及彩妆、护肤品市场持续扩容等多重因素,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展望未来,随着天然原料提取技术突破、个性化美妆需求释放及 “纯净美容” 理念进一步普及,行业增长动能将持续增强,预计到 2031 年,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将攀升65.3 亿元(约合 653000 万元),2025-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12.4%,增速远超全球美妆行业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与市场潜力。

从销量维度来看,2024 年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销量突破 8.5 万吨,其中植物源颜色原料占比超 60%,成为市场主流供给形态,主要应用于彩妆、护肤品等核心品类;矿物源颜色原料占比约 25%,聚焦于粉底、眼影等需要高遮瑕力的产品;生物发酵源及其他天然颜色原料占比约 15%。预计 2025-2031 年,植物源与生物发酵源颜色原料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2031 年合计占比将提升至 85% 以上,成为驱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三、产品与应用:品类多元化与场景深度融合

(一)产品类型细分:天然原料主导的差异化布局

植物源天然化妆品颜色:2024 年销量占比约 62%,市场销售收入达 17.7 亿元,原料主要来源于花卉(玫瑰、牡丹)、果蔬(甜菜根、胡萝卜、紫甘蓝)、草本植物(姜黄、栀子、紫草)等,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制成粉末、液体或膏状着色剂,具备色彩自然、温和无刺激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口红、腮红、粉底液、面霜等产品。核心技术聚焦于提取效率提升、色彩稳定性优化与多功能融合(如兼具着色与护肤功效),本土企业在该领域具备原料资源与成本优势。

矿物源天然化妆品颜色:2024 年销量占比约 25%,市场销售收入达 7.15 亿元,原料主要包括氧化铁、二氧化钛、云母粉、氧化锌等天然矿物,通过物理研磨、提纯等工艺制成,具备遮瑕力强、稳定性高、耐汗耐摩擦等特点,适用于粉底、眼影、眉笔、睫毛膏等产品。高端市场对矿物原料的纯度与颗粒细度要求较高,部分依赖进口,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实现替代。

生物发酵源天然化妆品颜色:2024 年销量占比约 10%,市场销售收入达 2.86 亿元,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如细菌、真菌发酵)生产着色剂,具备色彩鲜艳、纯度高、环保可持续等优势,适用于高端彩妆与护肤品。该领域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显著,预计 2025-2031 年 CAGR 将超 18%。

其他天然化妆品颜色:包括动物源(如胭脂虫红)、海洋生物源等小众品类,2024 年合计占比约 3%,市场规模较小,但因具备独特色彩或功效,在高端定制化产品中占据一定份额。

(二)应用领域细分:彩妆为主,多品类延伸

彩妆应用:2024 年销量占比约 65%,是天然化妆品颜色的核心应用领域,涵盖口红 / 唇釉、粉底 / 气垫、眼影、腮红、眉部产品、指甲油等细分品类。其中口红 / 唇釉对颜色的饱和度与持久度要求较高,植物源与矿物源颜色原料搭配使用成为主流;粉底 / 气垫注重颜色的自然贴合与遮瑕力,矿物源颜色原料占比突出;眼影、腮红等产品则追求色彩多样性与安全性,天然原料渗透率快速提升。

护肤品应用:2024 年销量占比约 20%,包括素颜霜、隔离霜、美白精华、身体乳、面膜等产品,主要需求为自然提亮、肤色修正等轻度着色功能,对原料的温和性与护肤兼容性要求极高,植物源与生物发酵源颜色原料成为首选。随着 “彩护一体” 趋势普及,护肤品中天然颜色原料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护发产品应用:2024 年销量占比约 10%,涵盖染发剂、护发素、发膜等产品,消费者对染发产品的安全性诉求强烈,天然植物染发剂(如五倍子、何首乌、指甲花提取物)需求快速增长,推动天然颜色原料在护发领域的渗透率提升。

其他应用:2024 年销量占比约 5%,包括香水、香体产品、儿童化妆品、男士美妆等场景,需求呈现个性化、精细化特征,对天然原料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要求更高,成为市场增长的补充力量。

四、市场竞争格局:国际巨头与本土新锐博弈

(一)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国际主导与本土崛起并存

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市场呈现 “国际巨头占据高端、本土企业角逐中低端” 的竞争格局,2024 年国际品牌销售收入占比约 55%,本土企业占比约 45%。国际巨头方面,德国巴斯夫(BASF)、瑞士科莱恩(Clariant)、美国森馨(Sensient)、法国罗地亚(Rhodia)等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全球供应链布局与品牌口碑,聚焦高端天然化妆品颜色市场,主要服务于国际美妆品牌与国内头部彩妆企业,产品以高纯度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着色剂为主,技术壁垒高;本土企业方面,浙江新和成、山东圣香远、广州天赐高新材料、上海奥利实业等,凭借原料资源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与本土化服务,在中低端植物源与矿物源颜色原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通过技术研发逐步向高端市场突破。

从竞争主体来看,本土企业可分为三类:一是大型化工与原料企业(如新和成、天赐高新材料),依托规模化生产与技术积累,快速切入天然化妆品颜色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二是专业美妆原料企业(如圣香远、奥利实业),聚焦天然颜色原料细分领域,在植物提取、矿物提纯等技术方面具备优势;三是新兴科技企业,专注于生物发酵、酶法提取等创新技术,通过差异化产品切入高端市场。2024 年中国市场行业 CR5 约为 38%,市场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化效应,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巩固优势,预计 2031 年 CR5 将提升至 50% 以上。

(二)核心厂商竞争态势

国际品牌:巴斯夫、科莱恩等国际巨头,凭借全球领先的提取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占据国内高端市场约 30% 的份额,产品价格较高(如植物源着色剂单价约 500-1000 元 / 公斤),主要供应雅诗兰黛、兰蔻、资生堂等国际美妆品牌;森馨、罗地亚等企业聚焦彩妆专用天然颜色原料,在口红、眼影等品类中具备较强竞争力。

本土龙头企业:新和成、天赐高新材料凭借规模化生产优势,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约 25% 的份额,产品价格具备性价比(植物源着色剂单价约 200-500 元 / 公斤),主要供应珀莱雅、薇诺娜、完美日记等国内头部美妆品牌;圣香远、奥利实业专注于植物源天然颜色原料,在护肤品与护发产品领域具备优势,2024 年合计市场份额约 15%。

新兴企业:近年来,一批专注于创新天然原料的新兴企业崛起,如专注生物发酵着色剂的苏州某生物科技公司、聚焦小众植物提取物的广州某原料企业等,通过技术创新与差异化定位,在高端细分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成为行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来源。

五、产业链与进出口情况

(一)产业链结构

上游:原料供应与初级加工,包括植物种植(花卉、果蔬、草本植物)、矿物开采、微生物培育等,上游行业受原料品质、气候条件、开采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国内植物原料资源丰富,云南、贵州、浙江等地形成了规模化的天然植物种植基地;矿物原料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四川等地;微生物培育则依赖专业实验室与发酵工厂,技术壁垒较高。

中游:提取、加工与生产,包括原料预处理、提取(溶剂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等)、纯化、干燥、改性等环节,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提取效率、产品纯度、色彩稳定性与成本控制水平。头部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生产工艺水平,部分企业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色彩与性能。

下游:终端应用与采购方,包括化妆品品牌方(彩妆、护肤品、护发产品企业)、化妆品代工厂(OEM/ODM 企业)、原料经销商等。下游需求受美妆行业景气度、消费趋势、政策监管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纯净美容”“成分党” 趋势推动下游客户对天然化妆品颜色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对原料的安全性、溯源性要求提升。

(二)进出口情况

2024 年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进口额约为 12.8 亿元,主要进口产品为高端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着色剂及高纯度矿物原料,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瑞士、美国、法国等技术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主要供应国际美妆品牌在华工厂与国内高端美妆企业;出口额约为 8.5 亿元,主要出口产品为中低端植物源与矿物源颜色原料,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受益于国内制造业优势与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贸易合作,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从进出口趋势来看,进口方面,随着本土企业技术突破,高端产品进口替代速度加快,预计 2025-2031 年进口额增速将逐步放缓;出口方面,凭借成本优势与技术竞争力,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在全球新兴市场的份额将持续提升,预计 2031 年出口额将突破 25 亿元,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六、行业发展环境与驱动因素

(一)政策驱动:监管趋严推动天然化转型

国家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持续加码,《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限制化学合成色素的使用范围与剂量,鼓励天然、安全的原料应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强调化妆品原料的安全性与溯源性,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天然化转型;此外,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美妆产业升级,对天然化妆品原料研发与生产给予补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二)需求驱动:健康美妆与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诉求日益强烈,“成分党” 崛起推动美妆品牌聚焦天然、温和的产品配方,天然化妆品颜色作为核心原料,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个性化、功能性要求提升,天然化妆品颜色在色彩多样性、多功能融合(如着色 + 抗氧化、着色 + 保湿)等方面的优势,完美契合市场需求;此外,彩妆、护肤品、护发产品等下游市场持续扩容,为天然化妆品颜色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技术驱动:提取工艺与创新研发

天然原料提取技术的持续突破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天然色素的提取效率与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生物发酵、酶法改性等创新技术的研发,推动天然化妆品颜色向高稳定性、高功能性方向升级,拓展了应用场景;此外,原料复配技术的优化,实现了天然颜色的精准调配与性能提升,满足了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四)挑战与制约因素

行业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是部分高端天然原料(如稀有植物提取物、生物发酵着色剂)的核心技术仍被国际巨头垄断,本土企业技术研发压力较大;二是天然原料的品质稳定性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规模化生产难度较高;三是天然化妆品颜色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化学合成色素,部分中小美妆企业的采购意愿受价格因素制约;四是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产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七、市场机遇与发展建议

(一)核心发展机遇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化妆品行业监管趋严与天然化转型政策,将持续推动下游品牌对天然化妆品颜色的需求增长,同时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市场空间。

技术升级空间广阔:先进提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复配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推动天然化妆品颜色向高纯度、高稳定性、多功能方向发展,催生高端产品市场;同时,原料本土化替代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除传统彩妆、护肤品外,天然化妆品颜色在护发产品、儿童化妆品、男士美妆、香水等场景的应用持续拓展,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此外,“彩护一体”“功效型彩妆” 等新兴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天然颜色原料的需求规模。

产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如原料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合作保障原料品质、原料企业与美妆品牌联合研发定制化产品)、跨行业融合(如生物科技企业与美妆原料企业合作开发创新原料),将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释放更大市场价值。

(二)企业发展建议

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先进提取技术、生物发酵技术、复配技术的投入,突破高端天然原料的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纯度、稳定性与功能性,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加强原料安全性与溯源体系建设,满足下游客户对品质的高要求。

优化产品结构布局:针对彩妆、护肤品、护发产品等不同应用场景,构建全品类产品矩阵,重点布局高端植物源与生物发酵源颜色原料,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同时,开发性价比高的中低端产品,满足中小美妆企业的需求,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拓展客户与渠道网络:加强与国内头部美妆品牌、国际美妆品牌在华工厂及大型化妆品代工厂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展原料经销商渠道与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覆盖能力;同时,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拓展海外新兴市场,提升出口规模。

加强产业链协同:与上游原料种植基地、矿物开采企业建立合作,保障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性;与下游美妆品牌联合研发,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同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

八、结论:高增长可期,聚焦创新与本土化布局

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行业正处于 “政策驱动 + 需求升级 + 技术创新” 的黄金发展期,2025-2031 年 12.4% 的高 CAGR 彰显了行业强劲的增长动力。从发展趋势来看,天然化、安全化、个性化、多功能化成为核心方向,植物源与生物发酵源颜色原料将成为市场主流,高端市场与新兴应用场景将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对于企业而言,需牢牢把握政策机遇与消费趋势,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结构优化,拓展多元化客户与渠道网络,同时应对技术壁垒、成本压力等挑战,通过创新与协同提升竞争力。未来,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全品类布局能力、本土化服务能力与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共同推动中国天然化妆品颜色行业向 “高端化、创新化、国际化” 方向发展,为健康美妆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228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