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案例,看外贸人Mick如何把质量不高的询盘成功转化为订单。询盘质量很一般,可能有些人会把它当成垃圾询盘,直接不回复了。Mick做外贸时间不长,客户也不多,每一个询盘都不想放过。样品确认OK,可是C只是答应有采购计划时会考虑Mick公司,并没有马上下单。

    身在外贸圈,类似这样的抱怨“询盘质量不高”“很多客户都是来比价的”“订单越来越难接了”几乎不绝于耳,每天都能听到很多遍。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的观点依然是事在人为。

    今天就来分享一个案例,看外贸人Mick如何把质量不高的询盘成功转化为订单。

    询盘内容:

    I am interested in your products. Could you please send me your catalog?

    这是一封来自西班牙邮件,没有称呼,没有产品名称,没有电话、传真和公司名,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署名Frank(简称F)。询盘质量很一般,可能有些人会把它当成垃圾询盘,直接不回复了。Mick 做外贸时间不长,客户也不多,每一个询盘都不想放过。

    为了弄清楚这个客户究竟是做什么的,Mick输入了邮箱后缀的网址,可是网站速度太慢了,半天打不开。算了,随便给他发几个畅销款吧。

    邮件发出去后,F很快回复了:

    Thank you, but we don't need these products

    赶紧问他要什么样的?可是对方却不回复了。无奈,只好耐着性子打开了客户的网站,原来他们也是做e-scooter e-bike的,很对口啊。仔细研究了网站之后,Mick整理了十几款与网站图片类似的产品过去,图文并茂,期待能打动客户。

    然而,客户的回复实在让人泄气。

    Many thanks for your kind assistance, but my boss told me that our company made a big purchase in the last month, so we must wait some months to make a new purchase.

    I will contact with you when this happens.

    这不是逗人玩儿么?明显是借口。不过,这家公司看起来规模还行,产品又对口,Mick实在不想放弃,接下来就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跟踪模式:

    主动提出可以寄样品过去测试,客户表示暂不需要;

    要去德国参展了,发邀请函给客户,对方表示可能没空去参观;

    但凡有新品上市,第一时间发给客户,却从未收到任何回应;

    公司有促销活动,赶紧告知客户,还是没反应。

    直到2个西班牙人来访并下了一个试订单,Mick告诉F了,并附上了西班牙人订购的款式,问F是否也感兴趣?这个时候F才开始认真回复了,询问了一些技术参数和价格,同时,他还告诉Mick他们需要什么样子的,以及对产品的一些要求,希望再推荐几款。

    Mick再一次整理了近10款过去,仍然图文并茂,仍然满含期待。

    客户琢磨了好一阵子,然后才选择了两款,问可不可以发几台样品过去,并表示会支付样品费运费Mick迅速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跟踪了这么久,总算有点眉目了,Mick自然不能放松,紧盯着技术部做好了样品,反复测试合格后,才给客户发了过去。

    接下来客户放暑假了,再接下来Mick开始忙碌了,要跟进订单,要处理投诉,还要备战广交会,无暇再顾及这个客户了。等空闲下来再联系F时却发现怎么也联系不上了,邮件不回,电话不接,打公司电话又无法沟通Mick不会西班牙语。

    这可怎么办呢?样品都寄了,难道就此放弃么?当然不能。于是,Mick打开他们公司的网站,找了个公共邮箱,发邮件过去询问,居然被拦截了。又用GOOGLE搜索到了他们公司的其它几个邮箱,再次发邮件过去,依然石沉大海。好不容易燃起的一点星星之火,眼看就要熄灭了。

    不甘心啊,Mick又到linkedin用公司名称搜了下,然后connect 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很快通过了,交谈后才得知F辞职了,现在是采购C负责这个项目。获得了C的联系方式后,Mick立刻发了封邮件过去,说明原委。

    C回邮件了,他说样品质量还行,但他们还想对产品做一些改进。仔细了解客户的要求后,Mick与技术部沟通确认,表示没问题,然后再次打样。

    这一次,Mick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一直和客户保持着联系。样品确认OK,可是C只是答应有采购计划时会考虑Mick公司,并没有马上下单。有点小失望,但也只能如此了。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Mick得知C也是巴萨的铁杆球迷,这下好了,可找到共同语言了。接下来,两人常常聊欧冠,聊西甲,聊某个喜欢的球星,也聊某次有争议的判罚,不亦乐乎,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

    通过旁敲侧击,Mick终于知道客户为什么迟迟不下单了,原来,他们Boss一直还有点小顾虑,担心质量不稳定,担心厂家的信誉和售后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Mick提供了公司的各种质量认证,质检流程的视频,参加全球各类展会的照片,以及欧洲客户的联系方式,表明自己是一个重视质量、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终于客户决定下单了,从开始联系到收到定金,整整20个月,Mick的努力总算获得回报了。

    最后,来总结一下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吧。

    01

    不要轻易忽略每一个询盘,也不要主观地给一些询盘贴上“垃圾”的标签。有些询盘内容很模糊,连产品名称都没有,我们也可以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对这个客户进行分析,比如,用公司名去GOOGLE搜一下,用人名去LINKEDIN查一下,只要他是真实存在的客户,我们都应该用心对待;即使什么信息都没有,也可以大致回复一下,看看对方的反应。

    02

    只一次询价就下单的客户极少,大部分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跟进才能有收获,但不要做无效跟进。对于那些不回复或回复很少的客户,如果只是泛泛地发个邮件“Do you have any inquiry?”“Do you still need xx product?”这种跟进真的意义不大;最好是告诉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是能勾起他兴趣的事儿,比如新品上市,产品线扩大,降价促销,获得新专利,拿下行业内某知名客户,等等,说不定哪个点就打动他了。

    03

    如果客户一直有询价,有互动,而订单却始终没有进展,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找找突破口了。怎么找突破口呢?可以从客户的网站、采购记录、社交平台的动态以及平常的沟通中去寻找一些线索,也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谈,旁敲侧击地问问,他究竟是对我们产品不满意呢?还是有什么其它顾虑?或者只是当我们为备胎?然后,视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04

    有共同话题可以时常聊聊,是一个不错的拉近双方关系的方法了。平常多观察一下,看看客户有什么爱好或者感兴趣的事儿,美食、旅游、风土人情,运动项目(足球、网球)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深入聊天的话题。聊得多了,信任感自然也增强了,这个时候你再和他探讨工作、推销产品都会变得容易很多了。

    05

    有时候聊的好好的,客户突然消失了,这时也不能轻言放弃,尽可能地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原因。可以搜一下他们公司的其它邮箱,EMAIL过去问问;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或者去社交平台找找其他同事,打听一下情况;甚至可以换一家公司名,换一个人再去联系。各种方法,都不妨试试,没准儿能绝处逢生。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585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