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遇到坏账了怎么办?根据 seadaka平台 的用户调研,只有 不到10%的用户 会在交易过程中随时关注账款情况,随时与客户沟通,保证及时回款。去年四月,该客户申请 某笔大额订单延迟两个月付款 ,而L先生不放心,因此 委托 Seadaka 再次调查该公司 。以上内催过程最好将时间控制在 一个月之内 。
    遇到坏账了怎么办?从时间和价格综合考虑,内催无疑是我们首先考虑的方式,其次是友好催收,如果以上两者都无效,司法催收则是我们最后考虑的手段。
    讲干货之前,请大家先思考几个问题:
    各位都是什么时候发现一笔尾款变成坏账的呢?当我们意识到客户不想还钱,是在订单还款日过了一个月、半年、或是再三联系,发现客户失联之后?②大家对应收账款是如何管理的呢?是交易中不定期关注客户的回款情况,还是快到还款日期才开始关注?又或是还款日没收到账款后才注意到?
    根据seadaka平台的用户调研,只有不到10%的用户会在交易过程中随时关注账款情况,随时与客户沟通,保证及时回款。
    其中,33%的用户会在还款日期的前三天,发邮件提醒客户还款;58%的公司是在超过还款日期后,也就是账款已经逾期后,才会发出第一封催促回款邮件。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数据!也就是说,每100家外贸企业中,就会有将近60家外贸企业的尾款会逾期,那么这些逾期的尾款中,变成坏账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我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尾款变成坏账的呢?如果我们在尾款逾期之后才开始联系客户,就会错过最佳判断时期。
    按照最佳应收账款管理方式来说,应收账款到期前的10-15天,是我们开始判断客户还款情况的最佳时期。这一时间,可以向客户发出还款提醒邮件或电话,通过客户对还款提醒邮件的回复态度和内容来判断客户的还款意愿。
    客户对提醒消息的回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失联,再三联系无果
    客户失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客户破产或者卷款消失,对我们的损失将会不可挽回。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犹豫,哪怕未到还款日期,也可以直接请催收专家介入。
    2.客户回复不积极/客户申请逾期付款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立刻开始对客户公司进行调查,查看客户公司近期财务状况和股东情况,是否存在经营不善、财务困难等情况,造成客户公司付款困难。
    如果发现客户公司近期财务正常,股东及管理层无变动,就可根据公司自身情况,适当考虑给客户延长付款时间。当然,对于付款时间的延长,需考虑公司本身所能够承受的限度,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超过一个月
    那相反,如果调查到的情况并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大家来看这两张资信报告截图,他们是来自同一家公司不同时期(2020年和2021年)的部分数据。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可以看出,这位平台用户L先生于2020年开始与这家法国公司进行交易,开始交易前,L先生调查了这家公司,发现这家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于是便放心合作了。
    但是在与这家法国公司交易的一年中,L先生发现该公司结款越来越拖延,尾款也不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分几次付清
    去年四月,该客户申请某笔大额订单延迟两个月付款,而L先生不放心,因此委托Seadaka再次调查该公司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次调查的数据:首先,员工数量减少了32人,营业额下降了将近一半,这家法国公司原本有11个分支机构,经过一年,减少了四个。
    这是经营不善的重要信号!
    于是L先生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请法国催收专家上门与这位法国客户协商,确认了其经营不善的事实,后双方协定,这笔订单的尾款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于半年内付清,而之前欠下的多笔订单尾款则一次性偿还完毕!
    3.客户回复积极,承诺按时还款
    而当客户与你积极沟通并承诺了会按时还款时,我们只需要继续做好与客户的关系维护及日常关注,等到还款日期的前2-3天,再发送一次确认付款的邮件就好。
    以上内催过程最好将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之内。但这是根据大数据得出的平均时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例如,对于行业平均赊销时间相对较长的大宗货物来说,我们可以在自身可接受范围内适当拉长内催时间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公司逾期付款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压力的公司来说,则需要适当缩短内催时间
    但当短期内催无效果时,则应该尽快使用第三方催收进行介入!
    Seadaka国际风险管控平台严选400+海外催收专家在线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您与专家一对一沟通交流掌握坏账收回的实时动态催收效率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0172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