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个群里的邦友发来一句话:
“美国这几天真好卖啊。”
淡淡地甩出几个字,谁看了不羡慕?谁又不想复刻一下这个好运?
点开看了下别的外贸群聊,确实。
你们这些做美国的,日子都快成跌宕起伏的八点档剧情了。
但说实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每个人读起来可能都不一样。
有人觉得是机会到了;有人却警惕是不是回光返照;
有客户,才有好卖。能成交,才叫行情。
当美国客户吻上来时,你能接住吗?
回暖并非偶然
关税松了口气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出来后,有了90天的窗口期。(参考阅读:中美关税大降!外贸人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客户原来犹豫的是“现在订怕被加税”,现在变成了“趁政策窗口赶紧定”。
美线库存逐步去化,开始补货
经历了过去一年“库存高位+订单压缩”之后,现在一些美国渠道商、电商、品牌方的库存终于扛不住了。
当他们准备补货的时候,第一个动作就是找你。
旺季+节点叠加,客户节奏被迫提早
6月、7月是美国客户备Q3的窗口,同时也卡着返校季、独立日、感恩节等节日的货期。
一个不敢迟到的市场,会逼客户提前下场,所以你的报价和样品,也得跟着提前出场。
这波订单,你能拿下吗?
在这之前,你得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有没有把旧客户捡回来?
很多外贸人,看着客户资源挺多的,但一不做美线,客户就沉了。
现在市场有了松动的信号,你第一时间有和客户主动重启对话吗?
查库存、改报价、提醒对方有利好?
更新公司资质、产品证书发过去一轮?
光等着客户回来找你,是不现实的。
外贸订单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要靠你去狩猎。
你有没有准备“能出手的产品”?
越是这种时候,库存就是订单的通行证,小额样单就是大单的敲门砖。
所以你是否已经万事俱备了?
把快速出货的产品都准备起来,再有针对性地准备几套FOB报价,甚至准备一份能让客户二选一的“下单方案”。
别让意向客户等太久,更别让别人抢了先手。
你有没有抓住这个节奏做营销?
美线客户本来就不太容易“死忠”,能留住的很多是常常“出现在他眼前”的供应商。
例如 WhatsApp 群里更新下库存、邮件群发一个“Tariff Cut Discount”、LinkedIn 上转发联合声明+报价单图文、打着优惠的幌子联系下......
加上上个月被特朗普折腾得不少公司砍了美线业务,所以别让客户以为你已经不做了。(参考阅读:入行还没3个月就遇上170%关税,我要不要转行?)
90天内你要做的事情
我们都不确定90天后的政策。
但你要抓的,不是趋势,而是节点,这个节点在你自己手上。
给客户分类,有重点地突破
先给你手上的美国客户分类:
A类:稳定合作、有复购记录的老客户
B类:聊过几次、但没有成交
C类:一年没联系、还没删联系方式的
针对A类客户,你可以发库存单 + 近期优惠;和B类就聊关税变化、询问现阶段需求;对于C类,不谈合作,先谈“新变化”。
把消息发出去的瞬间,才是你真正开始“销售”的开始。
在多市场中拿下主场感
即便这波美国市场动了,但还是那句话: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东南亚客户这半年保持稳定,有需求就跟;
中东今年因大基建和节庆订单在涨,不能忽视;
别把赌注全压在“美国客户”四个字上,但也别在客户转身回来时,你还在原地发呆。
提升产品和服务
现在的客户更敏感,但也更期待少走弯路。
例如你提前算好关税后的落地价格,报价更透明;包装换成符合US电商合规的规格;提供出货后的视频跟单、售后保修.......
你不只是在卖产品,而是在提供确定性。
而这个,恰恰是2025年最稀缺的东西。
也许客户手头的供应商不少,但信任感、主动感、节奏感,依然是他们决策的关键。
说白了,他们不是不想下单,而是不知道要不要现在下单、跟谁下。
下一个说“真好卖啊”的人,很可能就是你。
前提是,你现在就去联系那个沉默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