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与合规性备受关注。欧盟CE认证作为电池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强制性准入要求,涵盖技术标准、环保规范及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欧盟CE认证的核心法规与更新要点

法规框架

核心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规(E0)2023/1542已于2023年8月生效,取代原有电池指令2006/66/EC,并于2025年8月18日

全面实施。该法规对电池分类(便携式、工业、电动汽车电池等)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包括有害物质限制、碳足迹声明、回收体系等。

协调标准:电池CE认证需符合EN 62133(便携式电池安全)、EN 50604-1(轻型电动车电池) 等标准,同时需满足电兼容(EMC)及低电压指令(LVD)。叶工He181818qx

关键更新 (2024-2025年)

有害物质限制:汞、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进一步收紧,如便携式电池镉含量≤0.002%,铅≤0.01%(锌空气纽扣电池豁免至2028年)。

标签与追溯:2026年8月起需标注二维码及回收信息,2027年2月引1入、“电池护照”电子记录系统。

碳足迹要求:电动汽车电池及工业电池需提交碳足迹声明,2025年2月后强制执行。

二、 CE认证实施流程与核心环节

认证路径规划

适用标准确认:根据电池类型选择对应指令。例如,储能电池需符合EN 50604-1,而消费类锂电池需通过EN 62133-2测试。

认证模式选择:通常采用“内部生产控制+第三方测试"”(模式A+D1),高风险产品需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介入。

测试与评估

安全测试:

电气安全:短路、过充、过放、高温测试(如EN 62133-2要求55°℃C环境下的外部短路)。

机械安全:振动、跌落、挤压测试(如1米高度自由跌落,13kN挤压压力)。

环境适应性:温度循环(-20℃℃~70℃)、热冲击(130℃C维持30分钟)。

环保合规:检测重金属含量(铅、镉、汞)及RoHS指令限制物质(如邻苯二甲酸酯)。

技术文件准备

必备文件:产品规格书、电路图、BOM表、风险评估报告、符合性声明(DoC)。

特殊要求:工业电池需提供碳足迹计算模型及回收成分证明:电动汽车电池需包含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如健康状况、寿命预测)。

CE标志加贴与市场准入

通过认证后,电池需加贴CE标志(高度≥5mm) ,并在技术文件中注明认证机[构编号。

自2024年8月18日起,无CE标志的电池产品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

三、企业常见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难点

标准迭代:EN 62133-2:2017较旧版增加纽扣电池测试、热滥用时间延长至30分钟,企业需更新设计工艺。

供应链管理:原材料需符合REACH附录XVII限制,建议建立供应商合规审核机制。

成本与周期优化

测试周期:常规认证需3-6周,复杂产品(如储能系统)可能延长。企业可通过预测试筛选关键风险点。

费用控制:合理利用现有认证(如IEC 62133) 的测试数据,减少重复项目。

长期合规策略

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回收的追溯体系,满足电池护照(2027年)的数据要求。

绿色转型:提前布局低碳生产工艺,应对2025年碳足迹强制声明。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3788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