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截至2025年6月底,欧税通已助力众多卖家完成日本JCT退税申请,并且成功到账,累计金额突破100000000日元!!


跨境卖家而言,JCT申报与退税不仅是合规要求,更直接影响资金周转效率与业务扩张能力。退税到账的“真金白银”,正是欧税通服务价值的核心印证——从材料准备到税厅申报,从风险预判到高效到账,我们以全链路专业服务,为卖家打通JCT退税“最后一公里”。


01、日本JCT卖家哪些情况可以申请退税?


日本JCT退税的核心逻辑是“应纳税额为负”,具体分为以下3类场景:


1.一年一次申报(年报)的卖家,使用标准申报方式申报时,进项抵扣税金大于销项税金,可退税


2.中间申报+年报的卖家,前期中间申报缴纳的税金加起来大于年报实际缴纳的,可退税


3.税金缴纳重复的卖家,税金缴纳金额大于应缴纳税金时,可退税


简而言之:


销项消费税 < 进项消费税,可退税


销项消费税 > 进项消费税,需补缴


应税期产生的进项JCT票据可以用于应税消费税抵扣,抵扣完后如果还有余款,则进行退税。日本JCT纳税实体的卖家可以申请的抵扣包括:日本清关发票(输入许可证明)、其他公司发票(含消费税的日本当地采购发票)、日本亚马逊发票(广告发票和佣金发票无法抵扣,FBA费用进项票据卖家可在Amazon的税库文件下载)。ps:进口消费税是指卖家使用ACP清关方式缴纳的进口消费税。如果使用的是双清包税、固税,没有ACP信息的则不可以抵扣。


需要注意,退税的前提是企业已完成JCT税务登记并获得JCT税号。


02、退税需要准备什么?退到哪里?


日本税局受理日本JCT申报,预计5-7个月左右(具体时效以税局为准)的处理时间。处理过程若有查税,您需要提供额外的资料证明。退税资料审理完成后,税金将会退到纳税管理人账户,后续纳税管理人再把税金转到您的账户上。


对于税金缴纳重复的卖家,税金缴纳金额大于应缴纳税金时,纳税管理人会及时处理。后续税局也会将多缴纳的税金退到纳税管理人账户,由其把税金转到您的账上。


日本JCT退税您需要准备的资料:


1、日本亚马逊库存分类表:税局要求提供申报期间内的库存分类表,以确认商品的入库和出库情况;


2、清关回执明细:清关回执明细表格里需要附上【清关编码(申告番号)】,【清关时间】,【国税(消费税)+地方税金(地方消费税)】,税局会拿着这份文件和日本海关进行核实


3、基准期间(2年前)的交易汇总PDF:日本税务厅会根据这份文件确认您的课税年是否需要申报缴纳全年;


4、过往销售数据:主要用于核查申报期内是否存在未申报的销售行为,确保税务申报的完整性,避免因漏报产生补缴或处罚风险。


提示一:日本JCT退税需要支付额外的退税服务费(日本税理士对接税局的处理费用);


提示二:若您的收款银行要求提供转账证明,欧税通可以提供对应的申报回执,并指引如何与银行说明。


03、欧税通JCT退税金额累计突破一亿日元


截至2025年6月底,欧税通已助力众多卖家完成日本JCT退税申请,并且成功到账,累计金额突破100000000日元!!退税过程中存在的税务调查查账等问题,卖家不必担心惊慌,欧税通团队可以协助您准备相关文件通过税务调查。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也会与日本国税局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卖家成功退税。


图源 | 欧税通日本JCT退税成功案例



04、日本JCT抵扣注意事项


① 日本ICT抵扣发票的时间需要在申报期间内

例如:该发票的产生时间在2025年内,那么在做2025年申报的时候可以提供抵扣。若发票的产生时间在2024年,则不可以。


② 日本进口发票的输入许可证明里面,进口商需要是和客户的公司名一致。并且ACP信息完整。


③ 日本本土采购发票,在2023年10月1日之后产生的订单,发票上需要带有批发商的JCT税号,不然无法全额抵扣。


日本税局对JCT退税审核严格,前期合规性核查是关键。建议卖家提前留存缴税凭证、采购发票等证明材料,确保税务链条完整。欧税通1亿日元退税到账的背后,是对日本税法的深度研读、对卖家需求的精准响应,更是从“税务代理”向“价值赋能”的服务升级


无论您是需要注册JCT、申报税务,还是申请退税,欧税通专业团队均可提供一站式服务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450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欧税通集团旗下现拥有欧税通、麦德通、小贸出海、绿舟等知名品牌,提供VAT/EPR/授权代表/检测认证/全球商标专利/境外工商注册/碳合规(气候友好认证等)等全链路出海合规服务,欧税通作为中国跨境领军企业,已服务于35W+用户,总部位于深圳,目前在国内设有杭州、厦门、郑州、香港等多地设立分公司,同时在全球多国设有超过50家本土公司及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