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老板们最近有没有发现报关单被频繁抽查?

2025 年堪称外贸合规分水岭,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连发重磅文件,对 "买单报关" 等灰色操作祭出组合拳,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01
一纸公文堵死灰色通道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25 年第 17 号明确要求,代理出口必须同步申报实际委托方的主体信息及出口金额。若未如实报送,申报企业需承担该笔业务的全部企业所得税义务。这意味着传统 "借壳出口" 模式彻底失效,即使通过空壳公司报关,税务机关仍可穿透追溯至实际货主。

配套的《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收紧出口退税时限:纳税人必须在报关出口次月起至次年 4 月 30 日完成退(免)税申报,逾期将视同内销缴纳增值税。这一政策直接封堵了 "长期挂账" 的操作空间,企业需建立更高效的税务管理流程。

02
地方执法动真格

政策尚未正式实施,但各地稽查行动已全面铺开:

深圳:7月密集曝光多起骗税案件,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到百余万不等,全部按1倍顶格处罚

内蒙古:满洲里税局查处出口玩具、日用品企业,因无法提供真实购销合同和运输单据,最终补税3251万元。

徐州:某物流公司因买单出口虚假申报,被处以近430万元罚款,创下今年已知最高纪录。

银川:税务人员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硅芯管生产企业违规出口非自产产品,及时拦截14万元退税风险。

这些案例传递出明确信号:稽查不再设置金额门槛,买单出口模式本身已被列为“高危行为”。

03
36个月申报窗口正在关闭

更让外贸企业揪心的是《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划定的生死线.

倒计时开始:出口货物自报关之日起36个月内未申报免税,将视同境内销售货物补缴增值税(第五十一条)

跨境服务同步纳入:跨境销售服务或无形资产同样适用36个月申报期限(第五十二条)

责任归属一刀切:委托出口未办妥手续的,直接由境内发货人承担税务责任(第五十条)

这意味着传统“挂靠出口+延迟申报”的操作模式彻底失效。银川税务部门已升级审核系统为“系统校验初审+税种联动研判”的并联模式,对企业实施360度风险扫描。

外贸企业当务之急是立即梳理进项发票、购销合同、报关单证,确保全链路凭证完整。

04
企业合规转型三条出路

面对政策高压,外贸企业急需调整业务模式:

有票货源优选退税

采用0110一般贸易、9710跨境电商B2B、9810海外仓模式报关1

确保货物流(报关单)、资金流(收汇凭证)、票据流(增值税发票)三流合一1

义乌A类企业已实现“随报随审”,平均到账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4

无票采购的合规路径

香港公司直采模式:通过香港主体采购,同步提供审计报告及服务协议1

1039市场采购贸易:东莞、青岛等试点地区仍适用,但需满足“单票15万美元以下”等严苛条件1

出口免税模式:适用于9610零售出口,但必须确保平台收入数据与申报一致1

自营出口资质办理

生产企业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机电类200万以上非机电类50万以上5

全流程含工商增项、海关编码登记、电子口岸卡申领等环节8

兰州企业最快20天可办结,城关区和兰州新区审批速度领先2

苏州一家工业自动化企业通过分模块申报(机械单元+控制系统+AI检测模块)顺利完成整套智能产线出口马来西亚,全程仅用28天9。该案例证明:只要流程规范,复杂设备出口同样能高效通关


外贸企业当务之急是立即梳理进项发票、购销合同、报关单证,确保全链路凭证完整6。义乌税务部门提醒:单笔退税额超50万元将触发人工复核,企业需提前做好“三匹配”——报关单与发票的品名、数量、金额完全一致4

政策过渡期窗口正在关闭。那些仍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能很快会发现自己站在补税罚款的悬崖边——36个月倒计时已经开始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464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