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报告显示:中国出口重心向全球南方转移
标准普尔分析称,中国正加速将其出口重心向全球南方转移,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可能会缔造“全球商业的新秩序”。
自2015年以来,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出口增长了一倍,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贸易战之后,增长出现了显著上升。相比之下,过去十年,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出口分别仅增长28%和58%。分析师表示,美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将继续促使中国企业前往全球南方。
中国目前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出口额约为1.6万亿美元,比中国对美国和西欧的出口总额高出50%以上。在工程、建筑、机械、设备、消费品和服务等其他行业,中国向全球南方的拓展也很明显。
政策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及财政部发布《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出口企业未按时办理退(免)税视同内销征税,对跨境电商“双清包税”“买单出口”等操作形成重大约束。
新规要求纳税人在货物报关出口后“次月起至次年4月30日前”完成退税申报及收汇,否则需补缴增值税。委托出口责任亦被明确,未合规操作将由发货人承担税务义务。海关总署同步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取消海外仓备案、简化单证申报,但强调企业需对数据真实性负责。
美国
暂停对低价值货物的最低限度免税待遇
自8月29日起,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方式寄送至美国的价值等于或低于800美元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免税条件的进口货物将被征收所有适用关税。对于通过国际邮政系统运送的货物,包裹将根据从价税或从量税征收关税。
将中国钢铁、铜、锂、烧碱和红枣列为高度优先执法商品
2025年8月19日,美国国土安全局(DHS)突发公告,将中国钢铁、铜、锂、烧碱及红枣五大品类纳入UFLPA重点执法行业。
从品类属性看,此次清单调整精准瞄准中国产业优势领域。钢铁、铜、烧碱是中国基础制造业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基建、家电及储能领域;而锂作为电动车电池的关键元素,更是直击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
据美国官方数据,2025年1-7月,美海关已拦截超1.67万批次、价值近37亿美元的中国货物,其中约1万批次被拒绝入境。随着新品类纳入,中国相关出口企业将面临更严苛的审查流程:美国港口查验比例攀升、通关周期拉长,滞港费与滞箱成本同步上涨。
扩大钢铝关税清单措施于18日正式生效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
美国商务部在当天晚间发布的《联邦公报》公告中表示,工业与安全局已将407个产品编码加入《美国协调关税表》,这些产品将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而被加征额外关税。
公告称,这些产品中非钢铁和铝的部分,将适用特朗普总统对特定国家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扩大的关税清单将于8月18日正式生效。
调整PVC反倾销税率,中国PVC企业税额大幅提高
8月14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聚氯乙烯悬浮树脂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继续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这成为重塑全球PVC贸易格局的关键变量。
与2024年10月的初裁相比,中国PVC企业被加征的税额大幅提高,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企业税额普遍下降,形成显著的“税额差”。这一超预期结果不仅直接冲击中国PVC对印度出口,更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PVC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倒逼中国PVC产业加速寻找破局路径。
暂停征收棉花进口关税
印度已暂停征收11%的棉花进口关税,有效期至9月30日。印度政府8月18日晚间推出的这项临时豁免措施,表明印度方面愿意解决美国在农业关税方面的关切,美国棉农将从中获益,印度纺织服装业也迎来喘息之机。
印度为全球第三大原棉出口国,但纺织企业仍需进口特定品种。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2024至2025财年,印度的棉花进口额达到12亿美元(约合86亿元人民币),其中自美国进口的棉花为2.34亿美元,占比近20%,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第二。
伊拉克
禁止无质量标识的电器和香烟入境
伊拉克中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局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出口至伊拉克的电器和香烟必须使用伊拉克质量标识,并附有条形码证明,否则将被禁止入境。
韩国
发布能效补充规定,家电产品将执行新标准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宣布将修订能效管理相关规定,拟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电动洗衣机、空调(含制冷专用与冷暖型)、电冷热一体机及多联/空气源热泵系统实施新的能效要求;内置镇流器灯具的相关要求则自2025年12月31日起执行。根据WTO/TBT通报,社会公众和利害关系方提交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8日。
此次修订属于韩国“能效等级标识与最低能效限值(MEPS)”体系的例行升级,目标是通过更严格的效率等级与测试方法,推动高效家电与照明产品的供给,提升用能效率并减少排放。该体系由MOTIE依据《能源利用合理化法》发布具体通知,韩国产业界由能源公团等机构具体实施与监督。
在法规推进层面,MOTIE早前以公告第2025-108号对《效率管理器材运用规定》修订事项进行了行政预告;近期又于2025年8月13日发布了第2025-145号《效率管理器材运用规定》修正公示,更新了总体框架与条款。企业应以正式公布的公告与附录为准,关注各品类适用范围、效率等级划分与对应测试方法的最终文本。
对制造商与进口商而言,关键时间节点清晰:面向洗衣机、空调与热泵类产品的要求自2025年11月1日起执行,内置镇流器灯具自2025年12月31日起执行;在此之前应完成型式试验与标签更新,并评估对产品设计、供应链及库存切换的影响。对于需要提交政策意见的机构与企业,可通过WTO/TBT韩国联络点与KATS(国家技术标准院)渠道在9月28日前反馈。
9月起实施电商新规,强化商品合规认证
俄罗斯将于2025年9月起实施电商新规,要求商品页面显著展示EAC、GOST-R等合规认证链接,食品、药品等重点品类需通过“诚实标签”系统实现全程追溯。违规者将面临单日最高200万卢布罚款、商品下架及账号永久封禁。
新规源于俄联邦第546-FZ号法律修订案,旨在堵截灰色清关和假货,2026年9月将建成“卖家实名认证+商品合规溯源”双机制。商家需提前完成认证、强化信息审核、遵守平台30天通知期调整策略以规避风险。
禁止销售未经认证的通信产品
巴西国家电信管理局(ANATEL)于2025年6月23日发布公告,宣布已暂停销售价值超106万雷亚尔的未认证通信产品,其中包括搭载无线模块的3D打印机。ANATEL提醒消费者,所有无线设备在巴西市场销售前必须通过官方认证。
乌拉圭
实施灯具能效新法规
乌拉圭政府近日推出重要的照明能效法规,标志着该国在推进绿色照明技术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工业、能源和矿业部(MIEM)于2025年7月21日发布决议,正式将LED灯和白炽灯纳 入国家能效标签系统,要求所有相关产品必须通过认证并贴有能效标签才能在市场销售。
新法规要求LED灯必须符合UNIT 1218:2020标准,白炽灯(包括传统型和卤素型)必须符合UNIT 1159:2024标准。所有灯具产品都需要通过在乌拉圭监管服务局(Ursea)注册的国家产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具备相应的能效标签。
乌拉圭自2009年以来便根据第18597号法律建立了能效标签系统,该系统对所有受监管的电气设备都是强制性的,Ursea负责该法律的实施和合规监督。
全球多个国家十多年前就开始淘汰白炽灯,如今许多国家正在开始淘汰荧光灯照明,使LED成为主导照明技术。全球住宅照明市场已有一半使用LED技术。
拉丁美洲LED照明市场在2023年价值5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8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中国、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家已完全禁止销售白炽灯,以鼓励采用更具成本效益且寿命更长的LED灯。
来源:焦点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