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进入关键窗口期,后续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双方即将开展的新一轮经贸会谈结果将对关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卖家需精准掌握政策全貌与叠加规则,以规避风险。
一、关税政策背景
7月2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中美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开展磋商。
自2025年4月美国宣布对华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以来,中美关税博弈持续升级。4月份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所谓“对等关税”共125%。5月12日下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按照双方达成的共识,美方取消其中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当前美方的对华“对等关税”为10%。
以下是关键政策节点及影响,相关政策事件及核心影响如图所示。
当前矛盾点
谈判不确定性:即将举行的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结果充满变数,双方能否在“对等关税”豁免范围等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尚未可知。美国要求中国承诺“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出口管制”,中国则要求取消“301关税清单中非科技类商品加征”;
叠加规则复杂:企业需同时应对基础税率、301关税、232关税、芬太尼关税及潜在的对等关税,成本计算难度大。
二、关税叠加规则
当前美国对华关税由基础税率(MFN)与多项加征关税叠加构成。卖家需根据商品类别,逐项核对适用税率。
1. 基础税率(MFN,最惠国税率)
范围:覆盖所有中国输美商品(除被排除商品)
税率:0%~10%(多数工业品为0%,消费品为3%-10%)
2. 301关税:科技与制造业重灾区
覆盖商品:半导体、电动汽车、锂电池、注射器及针头、钢铁/铝制品(与232关税重叠部分)
税率:
清单1-4A:25%(原34%,2025年5月12日降至25%)
清单4B:7.5%(原17.5%,2025年5月12日降至7.5%)
新增清单:2025年4月8日新增“人工智能硬件”“量子计算设备”等,税率100%(暂停中,8月12日后可能生效)
3. 232关税:钢铁、铝与汽车
4. 芬太尼关税:医药与检测设备
覆盖商品: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医药原料、检测设备(约12%中国输美商品)
税率:20%(2025年4月8日生效,5月12日声明中未取消)
5. 对等关税:全品类潜在风险
当前状态:暂停中(2025年5月12日 - 后续待定,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
税率:当前美方对华“对等关税”为10%(原加征共计125%,取消91%后剩余情况,且暂停24%后实际当前执行10%)
三、关税查询步骤
关税叠加规则复杂,卖家需通过系统化查询明确商品最终税率,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成本误判。
1. 步骤1:确认商品HS编码
中国HS编码查询:通过中国商务部网站(
美国HTS编码:前6位与中国HS编码一致,后4位为美国细化分类(需通过USITC官网查询)。
2. 步骤2:查询基础税率与加征规则
USITC官网(
USTR官网(
3. 步骤3:叠加计算总税率
公式:总税率=基础税率+301关税+232关税+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若适用)。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企业需以“韧性生长”为战略核心,既要立足本土优势深耕细分领域,通过技术创新与品质升级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也要以开放思维布局全球资源,借助区域贸易协定与数字化渠道优化成本结构、分散市场风险,以“灵活应变+价值深耕”的双轮驱动,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确定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结语:面对2025年中美关税博弈的极端不确定性,企业需建立“政策预警-成本测算-战略调整”的动态响应机制。既要通过精准的HS编码溯源与多税率叠加计算,将合规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更要跳出“被动应对关税”的思维定式,加速向“技术壁垒突破+供应链柔性重构+市场多元化布局”的三维竞争力模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