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守护的安全 “哨兵”: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

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是一种集成氨气传感技术、数据传输模块与便携穿戴设计的安全监测设备。它能实时捕捉周围环境中的氨气浓度,当浓度超出安全阈值时,通过声光报警、震动提示等方式及时预警,同时可记录监测数据并支持数据导出与远程传输。相较于传统固定式氨气检测仪,它具备便携性强、实时性高、可随人员移动监测的优势,能为人员在氨气泄漏风险场景中提供 “贴身” 安全防护,广泛应用于存在氨气使用或产生的各类行业,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备。

全球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正高速增长

根据 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发布的《2025 年全球市场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显示,从收入维度分析,2024 年全球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收入已达到约 921 百万美元。随着各行业对人员安全防护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氨气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预计到 2031 年,该市场收入将增长至 1587 百万美元,在 2025 至 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 8.0%,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该报告统计维度跨越 11 年,涵盖 2020 至 2024 年的历史数据与 2025 至 2031 年的预测数据,为市场分析提供了全面且可靠的数据支撑。

产品类型划分

本次针对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的市场调查,在产品类型维度依据穿戴形态划分为三大类,不同形态的设备因使用场景与便携性差异,适配不同行业的需求:

夹式 / 口袋式可穿戴设备:采用小巧轻便的设计,可夹在衣物、腰带或放入口袋中,不影响人员日常操作与活动,适合需要频繁移动、手部操作较多的场景,如工业车间巡检人员、农业养殖场工作人员等,能在不干扰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实时监测。

腕戴式 / 智能手表式:以手表为原型设计,佩戴于手腕上,兼具时间显示与氨气监测功能,操作便捷且数据查看直观,适合需要随时掌握监测数据、对设备便携性与美观度有一定要求的场景,如环境监测研究员、医疗保健领域工作人员等。

头盔式 / 安全帽式:与安全帽结合设计,将检测模块集成在头盔上,能更贴近人员呼吸区域,同时可利用头盔的防护功能形成 “安全防护 + 气体监测” 的双重保障,适合高风险、易发生氨气泄漏的场景,如化工企业操作人员、矿山作业人员等。

下游应用领域

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的下游应用领域围绕各行业的氨气安全防护需求展开,四大核心应用场景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点:

工业与制造业:涵盖化工、化肥生产、制冷设备制造等领域,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或产生氨气,存在泄漏风险。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能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实时防护,如化肥厂工人在氨气输送管道巡检时,设备可及时预警泄漏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农业与畜牧业: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发酵会产生氨气,过高浓度的氨气会影响畜禽健康与养殖人员安全;农业领域中,氨气作为肥料使用也存在泄漏隐患。该设备可帮助养殖人员、农业作业人员实时掌握氨气浓度,及时调整养殖环境或采取防护措施。

环境监测与研究:用于大气环境中氨气浓度监测、土壤氨挥发研究等场景,科研人员携带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进行野外监测时,能灵活获取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氨气浓度数据,为环境治理与研究提供精准的现场数据支持。

医疗保健与医学诊断:在医疗领域,特定场景下可能产生氨气(如某些实验室操作),同时氨气也可作为部分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该设备可用于医疗实验室的安全监测,或辅助医生对相关疾病患者进行呼气中氨气浓度的初步检测,为医疗安全与诊断提供支持。

多因素协同助推市场增长

全球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多重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各国安全生产法规不断完善,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气体安全监测要求日益严格,强制或鼓励企业为工作人员配备气体检测设备,直接推动市场需求增长;其次,各行业对人员安全重视程度提升,企业愿意加大安全防护投入,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作为 “贴身” 安全设备,成为企业安全防护采购的重要选择;再者,氨气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工业、农业向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延伸,新场景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此外,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升级,使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的检测精度、续航能力、数据传输效率持续提升,产品体验优化也刺激了市场消费需求。

全球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在全球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中,主要企业涵盖国际安全设备巨头与国内外专业检测设备厂商,包括 MSA Safety (USA)、Blackline Safety (Canada)、Forensics Detectors (USA)、QA Supplies (USA)、Cool Air Incorporated (USA)、International Gas Detectors (IGD) (UK)、WatchGas (Netherlands)、Dräger (Germany)、RC Systems (Canada)、Hangwei Sensors (China)、GAO Tek Inc. (Canada)、KIMS (Korea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South Korea)、TMOS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Kethvoz (China)、Goyerrnes (China)。

未来展望:安全监测领域的机遇与方向

展望未来,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一方面,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如新能源领域(部分新能源生产过程涉及氨气)、地下管网维护(可能存在氨气积聚)等,为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将推动产品向更智能、更集成化方向发展,如结合 AI 算法实现泄漏风险预测、集成多种气体检测功能满足多场景需求、提升设备续航与防水防尘性能适应复杂环境等,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随着全球对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尽管市场竞争可能加剧,但整体来看,2025 至 2031 年期间,全球可穿戴式氨气检测仪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行业参与者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各行业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988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