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QYResearch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起,四川、吉林、北京等多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密集开展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工作。从各地公示的抽检结果来看,水溶肥产品的不合格占比在各类农资产品中持续居高,成为抽检不合格的 “重灾区”。涉及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覆盖四川、山西、河北、山东、北京、河南、湖北、上海、湖南、浙江、陕西、江西等 12 个省份及直辖市,地域分布广泛,该现象已引发农业领域对水溶肥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

一、2025 年多地监管抽查:水溶肥成农资质量问题核心领域
根据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水溶肥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49.5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8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3%(2025-2031)。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4年市场规模为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预计2031年将达到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


此次抽查覆盖的水溶肥品类齐全,涵盖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硫能营养颗粒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等主流产品类型。从抽查发现的问题来看,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两大维度:一是有效养分含量不足,如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未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二是包装标识不规范,未依据国家标准完整标注产品关键信息,存在信息缺失或误导性标注问题。

二、水溶肥不合格的核心影响: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安全
水溶肥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肥料品类,其质量不合格不仅降低肥料使用效率,还会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造成直接负面影响,具体可从三类关键指标不合格的后果展开分析:

(一)中量元素含量不足的影响
依据 NY2266-2012《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行业标准,水溶肥中的中量元素含量(钙含量或镁含量或钙镁含量之和)应≥10.0%。若中量元素含量不达标,会直接导致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养分吸收等关键生理过程受阻,最终造成农作物产量减少,部分经济作物减产幅度可达 10%-20%。

(二)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的影响
微量元素虽在作物体内占比仅 0.01%-0.1%,却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是体内酶或辅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可相互替代。按照 NY2266 行业标准,水溶肥中微量元素含量需满足液体剂型不低于 1g/L、固体剂型不低于 0.1%,且不高于中量元素含量的 10%。若微量元素含量不足,作物易出现缺素症状,生长发育受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若含量过高,则会引发作物中毒,破坏养分吸收平衡与代谢系统。

(三)包装标识不规范的影响
GB18382-202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水溶肥包装需清晰标注肥料名称、养分含量、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适用时)、肥料登记证号(适用时)、生产或经销单位名称及地址、净含量、警示语等核心信息。若产品名称标识模糊、养分含量标注不准确,极易误导农户,导致施肥方案错误,如过量施用某类元素或缺失关键养分,进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严重时可造成作物死亡。

三、水溶肥不合格率高的深层原因:企业管控缺失与标准滞后
水溶肥作为可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具有作物吸收利用率高(是普通化肥的 2-3 倍)、提升肥料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减少劳动力投入等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果树生产基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区等场景。但其不合格率居高不下,主要源于两大核心原因:

(一)企业生产与质量管控能力参差不齐
水溶肥生产设备及工艺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小型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部分小型企业缺乏专业的产品检验设备与技术团队,生产工艺落后,且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为降低成本甚至存在偷减养分、以次充好等行为,直接导致市面上水溶肥产品质量差异悬殊,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风险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抽检中,部分行业知名大企业的产品也出现不合格情况,表明水溶肥行业整体质量管控体系仍需完善。

(二)行业标准完善与规范进度滞后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下,水溶肥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年增长率保持在 15% 以上,但与之匹配的行业标准完善与规范工作未能同步推进。当前水溶肥不合格问题中,养分含量不达标占比超 60%,这一现状不仅增加农户辨别优质产品的难度,也给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检查带来挑战,导致质量问题难以从源头得到有效遏制。
四、辨别优质水溶肥的六大方法:农户选购实用指南
当前水溶肥市场存在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假冒伪劣等乱象,农户可通过以下六大方法辨别优质水溶肥,规避不合格产品风险:

(一)看产品包装
购买时需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标注肥料登记证号、通用名称、执行标准号、剂型、限量指标、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净含量、生产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任何关键信息缺失的产品均需谨慎选择。

(二)看养分标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不同类型水溶肥养分含量有明确要求: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执行标准 NY1107-2010)需满足氮、磷、钾单一元素含量不低于 4%,三者总和不低于 50%;中量元素型大量元素水溶肥至少含钙、镁中的一种,含量不低于 1% 或 10g/L;微量元素型大量元素水溶肥至少含铜、铁、锰、锌、硼、钼中的一种,含量在 0.2%-3% 或 2g/L-30g/L;微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 10% 或 100g/L;含氨基酸水溶肥氨基酸含量不低于 10% 或 100g/L,中量元素不低于 3% 或 30g/L,微量元素不低于 2% 或 20g/L;含腐植酸水溶肥腐植酸含量不低于 3% 或 30g/L,大量元素不低于 20% 或 200g/L,微量元素不低于 6%。优质产品会清晰标注各类养分具体含量,无模糊表述。

(三)看产品配方和登记作物
若某款水溶肥配方单一(仅 1-2 个配方),却宣称适用于所有作物或场景,可信度极低;正规水溶肥登记作物多为 1-3 种特定作物,而非 “通用型”,且配方会根据作物需肥特性针对性设计。

(四)看重金属与水不溶物指标
正规厂家生产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含量、水不溶物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且会在包装上明确标注;未标注此类指标的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谨慎使用。

(五)看溶解情况
取少量水溶肥与清水混合,高品质产品应迅速溶解,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无残渣或沉淀物;若溶解缓慢、出现分层或残渣,说明产品质量较差,可能存在养分沉淀或杂质过多问题。

(六)看肥料颗粒
优质水溶肥颗粒均匀,多呈结晶状,颗粒大小与食盐相近;若颗粒大小不一,且大颗粒类似复合肥或尿素颗粒,可能存在掺假情况,不建议购买。

全文总结
2025 年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抽查数据显示,水溶肥已成为农资产品不合格的 “重灾区”,不合格问题集中在有效养分含量不足(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不达标)与包装标识不规范两大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因误导施肥引发作物生长异常。

水溶肥不合格率高,既与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质量管控缺失密切相关,也受行业标准完善进度滞后的影响。对于农户而言,可通过 “看包装、看养分、看配方、看指标、看溶解、看颗粒” 六大方法辨别优质水溶肥,降低选购风险。

未来,水溶肥行业需加快标准体系完善步伐,强化标准执行与监管力度;企业需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加大生产工艺升级与检验能力建设投入,共同推动水溶肥产品质量升级,为农业生产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0094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