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号电池的持久供电中,在7号电池的稳定放电里,碱性电池粉正以“性能增效剂”的身份决定着碱性电池的核心品质。作为低汞无汞碱性电池正极的关键材料,它能显著提高电池的电流、电压,延长放电时间,尤其通过优化石墨用量(较国内同类产品降低32.5%)、增加锰粉占比,有效提升电池性能。其中无汞碱性电池专用膨胀石墨粉在50-80目状态下,经膨胀粉碎分级处理后,可减少正极导电物质含量、增加活性物质占比,减小电池欧姆内阻,进一步提升电池容量。

随着无汞碱性电池普及、消费电子需求增长及电池性能标准提升,碱性电池粉市场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据Global Info Research(GIR)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碱性电池粉收入约为2.2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09亿美元,2024至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这一增长背后,是下游电池产业对高性能正极材料的需求扩张、环保政策推动无汞化转型及生产工艺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

特性解析:“电池增效”的核心优势

碱性电池粉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提性能+降成本+促环保”的综合特性。作为正极关键组分,能优化电极结构,提升电池的电流输出稳定性和电压保持能力,显著延长放电时间,满足消费电子对长续航的需求;独特的配方设计可大幅降低石墨用量,在保证导电性能的同时增加活性物质占比,既提升电池容量又降低原材料成本;适配无汞碱性电池生产,符合全球环保政策对电池汞含量的严格限制,推动电池产业绿色转型。

此外,不同目数的产品可通过精准的粒度控制,适配不同型号电池的正极制备工艺,确保电极成型性和一致性;良好的分散性使其能与其他正极材料均匀混合,避免局部导电不均或活性物质脱落,保障电池循环稳定性。这些特性使其在碱性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产品类型:目数差异的“场景适配”

碱性电池粉的产品类型根据目数主要划分为目数<50、目数50-80、目数>80,不同目数的产品在电池型号适配和性能表现上形成差异化。目数50-80的产品是无汞碱性电池专用主流型号,经膨胀粉碎分级处理后,能平衡导电性能与活性物质占比,适用于5号、7号等主流消费类碱性电池;目数<50的产品颗粒较粗,导电网络构建能力强,适用于大容量、高放电率的特种碱性电池;目数>80的产品颗粒细腻,分散性好,适用于小型化、薄型化的微型碱性电池。

随着消费电子对主流型号碱性电池需求的扩大,目数50-80的碱性电池粉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尤其是在无汞电池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针对特种电池和微型电池的需求增长,目数<50和目数>80的产品通过性能优化,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占比逐步扩大,形成多规格协同发展的产品格局。

全球格局:国际巨头与本土企业的“协同竞争”

全球碱性电池粉市场由国际碳素巨头与中国本土石墨材料企业共同主导,形成了技术与成本双轮驱动的竞争格局。这些企业凭借石墨加工技术优势、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下游电池客户资源,在不同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

SGL Carbon(西格里碳素)作为全球碳素材料领域领军企业,在碱性电池粉的粒度控制和性能优化上具备深厚积累,产品以一致性高、性能稳定著称,配套全球大型电池制造商;Superior Graphite(卓越石墨)专注于电池级石墨材料研发,其无汞碱性电池专用粉在放电性能提升方面表现突出,市场认可度高。

青岛海达石墨是中国本土碱性电池粉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全目数规格,在国内5号、7号电池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山东双瑜碳素专注于膨胀石墨粉研发,其50-80目无汞专用粉性价比优势明显,适配中高端电池生产需求。此外,NeoGraf Solutions、GrafTech International、青岛布雷德石墨、青岛明和达石墨新材料等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和区域市场深耕,丰富了市场供应体系。

整体来看,市场竞争聚焦于产品粒度精准控制、放电性能提升和环保指标优化,企业通过持续改进粉碎分级工艺、研发新型复合配方,以满足下游电池产业对正极材料日益严苛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应用领域:消费电池驱动的“需求释放”

碱性电池粉的下游应用领域集中于碱性电池产业,主要包括5号电池、7号电池及其他,其中5号电池和7号电池是市场需求的核心引擎,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玩具、手电筒、小型家电等消费电子领域。

在5号电池领域,碱性电池粉用于制备高性能正极,满足小型家电、电动玩具等对电池容量和放电稳定性的需求;在7号电池领域,应用于遥控器、蓝牙耳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凭借优化的材料配方实现长续航;其他领域包括9号、1号等特种碱性电池,适配血糖仪、燃气灶等专用设备。随着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扩大、无汞碱性电池渗透率提升,碱性电池粉的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未来趋势: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未来几年,碱性电池粉市场将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下实现稳步增长。一方面,技术创新如纳米复合改性、精准分级工艺研发,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导电性能和分散性,助力电池能量密度突破;另一方面,全球无汞碱性电池替代加速、消费电子智能化发展带动电池需求增长,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将为碱性电池粉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加强核心工艺自主研发、拓展下游大型电池企业合作、深化无汞化产品布局,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深入把握全球市场规模变化、主要企业产品布局、产品类型结构调整及区域需求差异,将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在这个电池产业向高性能、环保化发展的时代,一份全面、深入的行业研究报告,能够帮助相关企业与机构洞察碱性电池粉市场的动态与机遇,为在这一细分领域的布局与创新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数据来源: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碱性电池粉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034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