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电池制绒工艺中,传统含醇制绒添加剂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问题,逐渐难以满足全球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而无醇制绒添加剂凭借零VOCs排放、工艺安全性高、废水处理压力小等优势,成为光伏行业绿色生产转型的关键材料。随着单晶与多晶高效电池技术的协同发展,以及环保法规的持续加码,无醇制绒添加剂市场正迎来稳健增长的黄金期。
市场规模持续扩容,6.9%年复合增长率彰显环保材料韧性
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无醇制绒添加剂市场收入已达到约1.23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长至2.02亿美元,2025-2031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9%。这一增长态势,源于环保政策驱动与光伏高效化需求的双重赋能。

核心驱动因素首先来自全球环保政策的收紧。中国“双碳”目标、欧盟碳关税(CBAM)等政策推动光伏企业加速绿色生产改造,无醇制绒工艺因低污染特性成为替代含醇工艺的首选,直接拉动添加剂需求。其次,N型高效电池(Topcon、HJT)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这类电池对制绒工艺的环保性与精细化要求更高,无醇制绒添加剂能够更好适配其生产需求,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此外,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持续追求,促使无醇制绒添加剂在工艺兼容性与成本控制上不断突破,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支撑市场稳步增长。
产品与应用:单晶多晶双线并行,N型电池成增长引擎
从产品类型来看,无醇制绒添加剂主要分为单晶无醇制绒添加剂和多晶无醇制绒添加剂两大类,分别适配不同硅片类型的制绒需求。单晶无醇制绒添加剂凭借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的精准调控能力,在Topcon、HJT等N型高效电池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N型电池产能扩张,其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多晶无醇制绒添加剂则聚焦于多晶黑硅等高效工艺,在分布式光伏、低成本项目等场景中保持稳定需求,与单晶产品形成互补格局。
在应用领域方面,Topcon电池是无醇制绒添加剂增长最快的应用场景。Topcon电池产能扩张速度领先,其制绒工艺对环保性和均匀性要求严苛,无醇制绒添加剂成为主流选择;HJT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效技术,虽然目前成本较高,但无醇制绒工艺与其低温生产特性更适配,未来需求潜力巨大;PERC电池虽逐步向N型过渡,但在存量产能改造中,无醇制绒添加剂也凭借环保优势获得部分替代需求。此外,特殊场景光伏组件如柔性光伏板等,对制绒工艺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进一步拉动无醇制绒添加剂应用。
全球企业竞争格局:国际与本土企业同台竞技,技术创新定胜负
全球无醇制绒添加剂市场竞争呈现“国际巨头技术引领+中国本土企业快速追赶”的格局。国际企业凭借早期研发积累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中国本土企业则依托光伏产业集群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在中高端市场逐步实现突破,形成多元化竞争态势。
德国RENA Technologies作为光伏湿制程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无醇制绒添加剂技术成熟,产品在单晶高效电池制绒中表现出优异的形貌控制能力,长期服务于全球头部光伏企业,品牌影响力突出。ICB GmbH & Co. KG同样来自德国,专注于光伏化学品研发,其无醇制绒添加剂在工艺兼容性和稳定性上具有优势,适配多种电池类型生产。中国本土企业绍兴拓邦新能源凭借对N型电池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无醇制绒添加剂产品迭代迅速,在Topcon电池配套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常州时创能源则通过单晶与多晶产品双线布局,覆盖不同客户需求,市场竞争力强劲。
此外,常州君合科技聚焦高端无醇制绒添加剂研发,其HJT电池用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杭州飞鹿新能源则在成本控制与客户服务上形成特色,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随着无醇制绒工艺的普及,行业竞争将聚焦于产品性能、工艺适配性与成本的平衡,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业报告赋能,把握环保光伏材料市场机遇
对于无醇制绒添加剂生产商、光伏电池企业、投资者而言,在环保政策收紧与光伏技术迭代的双重背景下,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技术趋势与竞争格局至关重要。Global Info Research发布的《2025年全球市场无醇制绒添加剂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基于11年行业数据(2020-2024年历史数据+2025-2031年预测数据),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深度的行业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