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盟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动作频频,其中新电池法案(EU Battery Regulation)尤为引人关注。该法案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电池价值链,对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设计、生产到回收利用,都将受到严格监管。本文将深入解析欧盟新电池法案的技术细节,预判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近期国内企业面临的合规问题,并提供参考信息和信息来源,帮助国内电池供应链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合规成本,从容应对挑战。
一、 欧盟新电池法案的核心要求:碳足迹与尽职调查
欧盟新电池法案将于2025年生效一批关键条例,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碳足迹声明和供应链尽职调查两个方面。
1. 碳足迹声明:
生效时间: 自2025年2月18日起,电动汽车电池需要提供碳足迹声明。
核算指南延期: 尽管碳足迹声明即将生效,但配套的核算指南(补充立法)却已延期。原定于2024年2月18日发布的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核算指南,以及后续针对其他类型电池的指南,均尚未最终确定。欧盟委员会计划通过授权法案和实施法案来补充该法规,建立电池碳足迹计算和验证的方法学。根据最新消息,这些补充立法的发布时间均有所推迟,这给企业合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 供应链尽职调查:
生效时间: 自2025年8月18日起,经济运营商需要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电池尽职调查政策。
尽职调查指南延期: 与碳足迹声明类似,尽职调查的配套指南也已延期发布。根据2025年3月5日的消息,延期原因是受到了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3D)简化与延期的影响。
二、 最新进展调查:德国领跑,GBA电池护照规则成风向标
1. 前期情况:内部分歧与人员变动导致工作停滞
碳足迹核算分歧: 关于电池碳足迹的核算,欧盟内部存在分歧,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在电力生命周期排放因子的判定方面存在利益冲突。法国由于核电占比高,倾向于使用严格的判定方式,而德国则持反对意见。
人员变动: 负责补充立法的主要人员离职,也导致了工作的停滞。
与CS3D的关联: 新电池法案的尽职调查要求与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3D)存在直接关联,因此必然受到欧盟ESG法规变动的影响而延后发布。
2. 新电池法案推进工作现状:德国占据优势,技术准备就绪
德国领跑: 根据本文作者2025年4月的调研结论,目前德国在欧盟新电池法案的制度设计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已经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法案实施的全部技术准备工作。
GBA电池护照规则: 自2023年起,德国政府支持全球电池联盟(GBA,Global Battery Alliance)建立电池护照规则。最终版GBA电池护照规则包含了欧盟新电池法案对于电池护照的全部内容要求,已于2025年2月25日全部完成。相关链接:GBA电池护照规则
标准化进程: 德国和GBA的电池护照规则制定进度领先于欧盟法案,并且还将行业协会规则进一步转化为标准。2025年2月,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和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DKE)联合发布了新标准DIN DKE SPEC 99100《电池护照数据属性要求》。
其他国家: 在欧洲,意大利和瑞典也存在与产品碳足迹和尽职调查有关的“小圈子”,但是调研发现相关机构在电池护照方面并不活跃,背后更没有政府的直接支持。因此,未来欧盟新电池法案的技术细节大概率将与德国规则趋同。
3. 电池产品碳足迹:GBA规则更为成熟
DIN DKE SPEC 99100: 该标准的碳足迹核算规则直接引用新电池法案,没有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GBA电池护照规则: GBA电池护照规则所使用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更加成熟,与之前欧盟的碳足迹补充立法征求意见稿相比在编写上更加规范。
资源循环利用: GBA规则对资源循环利用情况下的分配模型(End-of-life and recycling rules)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专门发布了分配模型的指南。
碳排放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分摊: GBA规则给出了比ISO14044更详细的原则,尽管在实践中仍然可能出现问题。
电力排放因子的判定: GBA规则引用了GBA GHG Rulebook, chapter 4.2.2. Electricity,相关判定规则较宽松(与JRC规则相近)。但需要注意的是,电池护照针对中国供应链,任何漏洞都可能被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滥用,因此新电池法案最终版本可能不会如此宽松。
4. 人权信息:
DIN DKE SPEC 99100: 该标准的电池护照不直接显示人权信息,人权信息只包含在尽职调查要求中。
5. 供应链尽职调查:
互操作性: 电池供应链企业需要了解欧盟ESG系列规则(CS3D/ESRS)、新电池法案(EU Batt-R)、UNGP/OECD规则、Drive Sustainability倡议、德国电池护照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即条款或要求在不同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以CS3D和EU Batt-R为例,两者在尽职调查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叠和互补。实践中,企业最好按照国际倡议的要求执行EU Batt-R。
DIN DKE SPEC 99100的作用: DIN DKE SPEC 99100的发布有助于国内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尽调制度完整性,同时有助于研究欧盟对供应链尽调的严格程度要求。企业可以根据DIN DKE SPEC 99100编制企业尽调制度和尽调报告模板,避免内容遗漏。
三、 未来政策趋势预判:德国规则或成主流,国内企业需积极应对
碳足迹和ESG从概念到国际倡议再到立法的演变遵循传统套路。不知不觉中,德国已经完成了欧盟新电池法案落地实施的全部技术准备工作。前期国内推行的碳足迹和ESG科普为欧盟新电池法案和供应链尽职调查工作在中国的落地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产品碳足迹等“双碳科普”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国内出口企业可以一步到位地执行国外规则。
未来政策趋势预判:
德国规则主导: 欧盟新电池法案的技术细节很可能会与德国规则趋同,GBA电池护照规则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
立法进程加速: 随着德国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欧盟可能会加速推进相关立法进程,以尽快落实新电池法案的要求。
执行力度加强: 欧盟对电池供应链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碳足迹和尽职调查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四、 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挑战:
合规成本增加: 新电池法案的实施将给国内电池供应链企业带来额外的合规成本,包括碳足迹核算、尽职调查、数据收集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
技术门槛提高: 新电池法案对电池的技术性能和环保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满足要求。
信息不对称: 由于欧盟立法进程的延迟和信息的不透明,国内企业难以准确把握法规的具体要求,容易造成合规风险。
2. 应对策略:
积极关注法规动态: 密切关注欧盟新电池法案及相关配套指南的发布进度,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要求。
学习借鉴德国经验: 深入研究GBA电池护照规则和DIN DKE SPEC 99100标准,将其作为企业合规的重要参考。
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完善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和供应链尽职调查制度,确保企业运营符合欧盟法规的要求。
寻求专业机构支持: 咨询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合规指导。
推动行业合作: 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欧盟新电池法案带来的挑战。
五、 参考信息与信息来源
欧盟新电池法案原文:
欧盟政府对电池法案的讲解:
GBA电池护照规则:
欧盟新电池法案的实施将对全球电池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国内电池供应链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欧盟新电池法案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