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 2025 年,供应链管理已超越传统物流范畴,演变为融合数字技术与价值创造的复杂系统。其核心在于实现 "四流协同"——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动态平衡与高效互动。这种协同机制不仅决定企业运营效率,更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
01
物流
物流是指物料在物理上的移动,也被称为Material Flow或Physical Flow。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到成品发货的全过程。广义上的物流元素包括仓储、运输、关务和相应的信息系统。
以制造业为例,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通过物流运输到达工厂的仓库,经过收货、存储、配料和配送等环节,最终在生产线上组装成成品。这些成品再经过包装、打托和发货等流程,被送往销售点供消费者购买。在这个过程中,物料沿着同一个方向流动,经过多个生产和加工环节,最终以成品的形式抵达消费者手中。
02
信息流
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指的是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包括订单数据、库存状态、运输追踪、生产计划等。信息流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能力。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流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和集成。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运输管理系统(TM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供应链中的各类数据。这不仅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准确性,还优化了物流运输和库存管理,从而提升了整体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响应速度。
信息流的高效运作消除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即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被逐级放大的现象。通过增强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息共享,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运输和销售活动,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03
资金流
资金流是指供应链中的资金运作,包括采购支付、客户回款、财务结算等。资金流的运作是否顺畅,决定了企业的现金流健康状况。
现金循环周期是衡量企业现金流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包括应收账款天数、库存天数和应付账款天数。缩短现金循环周期意味着企业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降低库存水平,并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这要求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优化库存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很多零售商会和供应商谈判账期,比如60天后付款,这样他们可以先卖货再付款,减少自身的资金压力,同时提升供应链的资金流动性。
04
业务流
业务流指的是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业务执行过程,包括订单处理(客户下单 → 生产计划 → 配送安排)、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制定 → 任务分配 → 质量检测)、采购审批(需求确认 → 采购下单 → 供应商发货)等。业务流的顺畅程度,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
业务流的重要性:
1.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订单处理慢,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2.提升生产管理精准度:生产计划不合理,会导致产能过剩或供应不足。
3.优化供应商协作: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效率。
文字丨东方财富网、知乎、百度
图片丨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平台支持丨Enrol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