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赛道原本低调野蛮生长,后来安克挤进来,但多年来只造出两款产品,安克绝不甘心止步于此,今年开始重塑这一小众品牌,一个月后推出的新品一炮打响市场,有人说这一赛道要变天了。
不仅仅是安克,就连智能家居大佬追觅都准备来分一杯羹了。
一、新品上线一小时,售出500万美元
4月最后一天,安克旗下品牌智能创新品牌eufy中的子品牌eufyMake推出了一款新品,号称世界上第一台个人3D纹理UV打印机——eufyMake E1。
新品一出,安克先将它推上了众筹平台Kickstarter。
不得不说,安克无论做什么品类,似乎都自带明星气质,出道即顶流。eufyMake E1上线一个小时,就拿下了50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结合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汇率中间价(下同),折合人民币约3600.7万元。
12个小时内的战绩亦是亮眼,突破了1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即超过7201万元。
根据亿恩网的持续追踪显示,一周后(5月7日),eufyMake E1在Kickstarter上就已经获得了7600名买家的支持,众筹金额超过183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2亿元。
截至5月21日,购买人数达到了10266人,众筹金额超过251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1亿元。
而截至本文发出的最新数据显示,购买人数达到10549人,众筹金额超过25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6亿元。
毫无疑问,eufyMake E1让安克又创造了一个历史,即打破了全球历史科技类众筹纪录。
上市不久后,安克就将旗下的产品矩阵扩充到3D打印赛道,但从历年财报来看,这一赛道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直到2022年4月,安克才推出首款3D打印机——AnkerMake M5。
当时这款产品上市前,安克也曾将其放置于Kickstarter平台进行众筹,首日AnkerMake M5就筹集超250万美元,创造平台上类目首日纪录;后又以超过目标众筹金额17762%的表现,拿下超888万美元的最终众筹成绩。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行业纪录,甚至超越拓竹于同年5月上线的Bambu Lab X1的5497万港币,根据2022年9月30日中国央行汇率中间价数据可知,1港币=0.1274美元,即折合约700万美元。
AnkerMake M5创造了Kickstarter上3D打印机的最高众筹纪录,以429美元-2799美元的价格,获得了11313名买家的认可。
2023年,安克推出全新的桌面级FDM 3D打印机——AnkerMake M5C。比起M5,M5C的体积更小,也因可使用手机APP操控而更加智能。此外,该产品整体定位更亲民,美国售价为399美元,英国售价为399英镑,欧洲售价为449欧元,拉低了入门门槛。
今年,安克的打印机产品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但在此之前,今年3月,安克宣布将品牌AnkerMake正式更名为eufyMake,且并入eufy智能家居品牌体系,同时继续以独立子品牌的形式,专注于3D打印赛道。
在eufyMake品牌官网中,安克表示更名是因为可以使其成为eufy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安克将品牌更名视为品牌重塑的重要一步。
“我们希望构建工具,让制作者以对他们最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利用eufy的全面消费者洞察、开创智能家居技术和研发成果,我们希望提供更广泛的创新工具。这一旅程的第一步将是扩展到UV打印技术领域。除此之外,我们计划构建更多的智能产品,将数字创意与智能生活体验相结合。”
而确实,eufyMake出现后的一个月,就推出了eufyMake E1。
可以理解为,安克又进入了一个细分的产品领域。
与3D打印以及其他传统打印形式不同,eufyMake E1进入的是UV打印赛道。作为新型的数字打印技术,UV打印主要是使用LED灯发射出来的紫外线,使印刷产品在印刷过程中即打即干,无需制版,不受材料限制并且图案防晒、防水。
因为种种特性,UV打印被视为“目前世界上最快速又环保的打印”。
此外,UV打印在色彩上更加丰富,细节也更为精致。在原本的3D打印赛道上,CREALITY、Bambu Lab、Anycubic、Xtool、Elegoo、Flashforge、Qidi Tech等都逐渐在市场上获得认可。
安克要如何在这些品牌中瓜分3D打印这一蛋糕呢?迄今为止,三年时间,安克也才发布了两款产品,虽然前期众筹成绩斐然,但后续发力来看,AnkerMake不如其他3D打印品牌。
但显然,安克并不气馁,在3D团队调整过后,将品牌重新整理塑造,更名并进入新领域,一举创造新历史。
传统UV打印机虽然能够将数百万种精准的色彩直接印制到各种物体和材料上,但它们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设置复杂,这就造成UV打印市场变得十分小众。但eufyMake E1可以在桌面使用,更加小巧、智能、便捷。
在功能上,eufyMake E1创新性地整合了平台式、卷筒式、圆柱体式打印功能,一台机器可满足多种打印场景需求。
打印精度和色彩还原度高,双激光和摄像头实现纳米级扫描,能在多种材质上堆叠出高达5mm的立体浮雕效果,搭载ColorMaestro™色彩引擎,基于AI算法自动适配材料光学特性,实现最佳色彩呈现。
另一方面,由于UV打印机常用于灯箱等广告制作、陶瓷等工艺装饰、纸盒等包装出版上,带有极强的商业属性和技术属性,因此就算分有入门级、中高端、专业级,价格也基本维持在上万美元,专业级甚至超过10万美元。
而eufyMake E1却更为经济实惠,功能和性能不差,但早鸟价仅1699美元。
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的数据显示,2024年UV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548.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06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8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
二、从3D打印到UV打印,安克凭借创新功能、“平民”定价,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重塑后的eufyMake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未来其在UV打印、3D打印市场能走多高、站多远,仍需源源不断的产品和市场验证。
智能家居巨头悄悄孵化
4月,追觅旗下创投基金追创创投宣布领投原子重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子重塑”),融资轮次为天使轮,具体金额未公布,但是达到数千万元。
从企查查资料可知,原子重塑成立于2025年1月,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主攻3D打印机产品,且聚焦C端消费级市场。
“原子重塑致力于通过AI技术赋能突破3D打印行业长期存在的大众化难题,为广泛用户群体提供更为简便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其公司介绍。
为何说这是追觅的孵化项目?从其领投方可知。
追创创投,是追觅发起成立的机器人产业创投基金,旗下包括一支成长期战略基金和一支中早期孵化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10亿人民币。
2024年,追觅为布局AI+机器人赛道,发起成立了追创创投,中早期孵化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出资人包括追觅、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产业集团等;成长期战略基金规模为100亿元,由追觅科技与地方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资金募集。
追创创投主要沿着泛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在上游硬件、机器人软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大领域挖掘投资机会。
在产品上,可以适应下一代创新机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与大模型结合的机器人软件及具备较强通用性的下游终端机器人应用产品,都是其关注重点。
此外,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会重点关注上游配件供应商,以及具备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且拥有核心运动控制算法和交互软件的整机厂商。当然,被投企业的产品要可以被全球化,追觅的全球渠道资源可以赋能这些企业。
早期,追创创投会参与到项目各个环节的孵化过程中,利用追觅体系化的生产研发、供应链、销售、组织管理等能力,帮助创业公司制定各种战略。
去年,追觅依靠追创创投已投出包括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泳池机器人公司浪涌未来、具身大模型公司千诀科技等企业,而这些企业也依托追觅之力在行业内迅速崭露头角。
另一力证“追觅孵化3D打印项目”的还有,原子重塑的总裁是曾任追觅割草机器人研发总监的刘斌,曾从0到1搭建追觅割草机器人团队,完成产品半年内快速上市,并于上市首年营收达到数亿人民币。
追觅进入3D打印的信心源自何处?
首先其研发实力强大,据悉,截至2024年底,追觅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0%,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55件。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能够支持3D打印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
且据了解,原子重塑的核心团队成员包括在3D打印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研发人才。
这些都能带来技术实力的自信,据原子重塑的总裁采访所述,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运动控制、激光雷达、降噪等领域技术深厚。
比如其吸尘器降噪技术可转化至3D打印机噪音控制,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雷达技术能用于3D打印机的定位和检测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3D打印机的性能和稳定性,“技术是可以复用的”。
再说品牌与市场影响力,通过布局亚马逊等头部电商平台,以及4000多家实体店,追觅产品畅销全球120多个市场,超过2100万个家庭信赖,拥有超750万名渠道会员。这些都有助于其3D打印产品在消费级市场的拓展。
自2017年成立以来,追觅疾速成长,从清洁电器逐步跃迁至全屋智能生态,智能家居全场景生态矩阵不断拓展完善。
但智能家居竞争愈烈,追觅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使其品牌市场份额得以拓展。3D打印领域相对新兴,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追觅有机会在此取得领先地位。
如今进入3D打印领域,不过是将旗下的消费电子产品矩阵再扩充,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三、中国品牌已强势霸占入门级产品市场
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价值为249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到2034年将以2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68亿美元。
在这样的市场红利下,自然少不了中国品牌的身影。且可以确切看到的是,中国品牌在这一赛道正成为头部存在。
创想三维CREALITY
赛道中最出名的当属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想三维”),被视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生态领创者”,产品全面覆盖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配件、耗材等,构建了完善的3D打印生态圈和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
从推出首款整机产品CR-i3到市场爆款CR-10,创想三维可以说凭借3D打印产品走得非常快且稳。从CR-10到Ender-3,短短几个月创想三维就卖出了10万台3D打印机,在小众赛道造爆款的能力不容小觑。
在亚马逊上,创想三维旗下品牌CREALITY的3D打印机甚至可以做到:单条listing单月销量超1万件的成绩。而截至本文发出,在平台“3D Printers(3D打印机)”品类BS TOP50榜中,CREALITY的listing占据了15席。
亚马逊官方数据曾显示,2023年Prime Day期间,CREALITY在美亚站的销量较平日增长超过1000%。
据了解,创想三维拥有全球最大的3D打印生产基地与充足的产能储备,其产品也逐渐从3D打印机覆盖至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配件、耗材等,应用场景也涵盖了个人、家庭、教育、制造等领域,品牌下的3D打印生态圈逐渐构建完善。
智能派Elegoo
最早成立的时候,深圳市智能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派科技”)主攻的产品是电路板、传感器等编程电路套件的。
直到2018年,智能派因为原产品在亚马逊增长放缓,开始思索新的出路,拥有多年元器件行业优势的它关注到3D打印行业正在释放红利,于是利落转身投入。
此后短短几年,智能派旗下品牌Elegoo就成为了全球LCD消费类3D打印机出货量第一品牌。
在亚马逊“3D Printers(3D打印机)”品类BS TOP10榜中,Elegoo就有3条listing上榜,分别排名第三、第六、第七。
以亚马逊、速卖通、独立站、1688等线上平台为依托,目前Elegoo市场覆盖北美、欧洲、澳洲、亚洲等全球70+个市场,其中北美和欧洲占据了近70%-80%的营收份额。
作为3D打印赛道的头部品牌之一, Elegoo的产品矩阵也日渐丰富,以消费级3D打印机为主,辅以激光雕刻机及STEM套件等产品,短短几年,其营收翻了6倍,如今的年销售额已达到12亿元。
Elegoo产品有多受欢迎?其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已拥有多个破百万项目,迄今在全球售出超100万台产品。
打印精度及速度表现出色、价格亲民,都是Elegoo的市场优势,光是耗材去年就售出了3500吨。
纵维立方Anycubic
最新的亚马逊“3D Printers(3D打印机)”品类BS TOP50榜显示,Anycubic有10条产品listing位列榜单,最高排名第四。
自2015年成立以来,深圳市纵维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维立方”)以品牌Anycubic在3D打印赛道持续深耕,和创想三维旗下CREALITY一样,Anycubic也是各个出海榜单中的常客。
2016年,Anycubic首款产品Anycubic Mega问世即得到极大的市场正面反响,乘着这股东风,Anycubic持续推出FDM 3D打印机、光固化3D打印机、清洗固化机等,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
到了2020年,Anycubic的3D打印机年出货量超过50万台,年营收超过10亿元。两年后(2022年),Anycubic全年营收超13亿元。2023年上半年,Anycubic占据亚马逊海外全站点整机3D打印机类目超34%的市场份额。
目前,Anycubic九成以上的产品销往北美、欧洲五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全球100+个海外市场。
拓竹科技Bambu Lab
成立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竹科技”)才通过旗下品牌Bambu Lab发布首款产品Bambu Lab X1系列。
和安克一样,Bambu Lab的新品也是先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仅1个月,众筹金额就超过5497万港币,刷新了当时Kickstarter3D打印机的众筹纪录(虽然不久后就被安克打破)。
成立仅五年,Bambu Lab以黑马之姿成为行业头部,其产品的打印速度和精度为消费者认可,Bambu Lab X1问世一个月就取得了全球5575份订单,多款入门级打印机产品在亚马逊搜索量惊人。
上述图片可以看到,亚马逊上的“3D Printers(3D打印机)”品类BS 榜中, 闪铸三维旗下的Flashforge位列第一,且在该榜前50中,Flashforge另有6条listing占榜;起迪科技旗下的Qidi Tech亦在列。
稳定的性能、较高的性价比、快速的技术创新,这是中国3D打印机厂商受到全球市场高度认可的关键。
甚至可以说,中国3D打印机品牌已基本垄断了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约94%的出货量来自中国。而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3D打印设备总出口数量达到377.77万台,同比增长7.88%;出口总金额为81.63亿元,同比增长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