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欧洲海关这次是动真格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灰色捷径"正在快速收窄

01

欧盟全面强化对华货物清关监管

荷兰海关近期要求所有海关经纪人暂停处理来自中国的货物流通,涵盖B2BB2C全渠道。某知名清关行已发布正式通告,声明即日起停止接收荷兰到港货物,并强调其EORI号码因多票货物被标记为不合规,导致清关操作全面中断。

该措施源于欧盟海关对信息安全滥用及舱单数据准确性的严查,同时启动了对持有AEO牌照运营商的全面审计

除荷兰外,比利时多家清关行被暂停递延资质,货物无论最终目的地均需在比利时完成清关纳税。德国正开展大规模税务稽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自6月25日起处于封闭状态,波兰也因恢复边境检查导致物流延误。

02

灰色清关模式暴露系统性风险

此次监管升级直指长期存在的"双清包税"漏洞——即货代借用清关行税号(EORI),利用欧盟税务递延机制逃避最终缴税义务。该模式依赖清关行承担税务风险,但欧盟拥有长达6年的追溯期。

一旦追缴,海关将向清关行追责,引发货代扣押货物、跑路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货主损失。近年希腊海关曝出涉案2.5亿欧元的受贿案,犯罪集团通过伪造单据、低报货值逃税;匈牙利海关政策收紧亦造成大量灰色清关货物滞留,凸显该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随着欧盟推行动态CE认证机制,要求商品附加追溯标签,合规门槛进一步提高。

03

行业影响与合规转型路径

短期内,欧洲主要港口的清关效率将显著下降。比利时等传统优势路线可能丧失递延便利,依附于灰色清关的海外仓及物流商面临洗牌。

部分企业尝试通过欧盟本土商贸公司采购再销售的模式过渡,但需确保采购发票与销售记录匹配。专业机构建议,物流商需建立海关编码智能归类系统,整合商品信息以满足申报要求;卖家应避免低报货值、夹带违禁品等行为,防止关联账户被冻结。

欧盟海关的协同行动标志着其税务监管从被动追缴转向主动拦截。随着PVA( postponed VAT accounting)等合规模式普及,"灰清时代"的终结或将成为中欧跨境贸易秩序重构的转折点。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163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