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多国海关同步掀起一场严查风暴,荷兰希腊比利时波兰等地率先实施高强度监管,导致清关效率断崖式下跌,大量集装箱堆积港口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查获的惊天逃税大案:欧盟海关查获480个中国集装箱,包括7133辆电动自行车、3696辆电动滑板车,缴获现金580万欧元,涉案金额高达7亿欧元(2.5亿关税+4.5亿增值税)。

犯罪团伙利用CP42免税机制,通过空壳公司清关,将货物“销售”至虚构的欧盟买家,以规避缴纳关税和增值税。

1、欧洲海关监管升级,多国清关陷入停滞
欧洲海关的这次行动不是临时检查,而是系统性、全方位的监管升级。

荷兰所有海关经纪人已被正式要求暂停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流,包括B2BB2C。比利时多家清关行被暂停递延清关资质,货物无论最终目的地都需在比利时完成清关纳税。

波兰宣布自7月7日起恢复临时边境检查,导致卡派、班列货物出现延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从6月25日清关爆雷后进入封闭状态,所有到港的柜子不让清关、改单、改港。

2、灰清模式:看似捷径,实为陷阱

所谓“灰清”,是一种通过非正规或半合法手段进行货物清关的方式。

这种模式通常只对部分货物足额缴税,其余通过非正规渠道通关,以节省物流成本。双清包税是其典型代表,即货代借用清关行税号(EORI),利用欧盟税务递延机制逃避最终缴税义务。

灰清模式风险极大:欧盟海关对每一个VAT税号都有长达6年的追溯期。一旦被追缴税款,欧盟海关会找提供税号的清关行,清关行就会扣货要求货代补税。

货代往往难以承担巨额税费,选择跑路或要求货主交钱赎货,最终由货主承担高额税费或面临货物被扣押的困境。

3、政策背景:欧盟税务合规化进程加速

欧盟海关此次大规模行动是其税务合规化进程的一部分。

欧盟正在推行动态CE认证机制,要求商品附加追溯标签,进一步提高合规门槛。同时,欧盟加强了对信息安全系统号码滥用及舱单数据不准确的监管。

海关当局已启动对持有AEO牌照的运营商的全面审计。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新规形成联动,要求跨境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身份和收入信息。

2025年10月1日即将生效的《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要求代理出口企业必须实名申报实际货主。

4、卖家求生指南:合规转型正当时

面对这场监管风暴,跨境卖家必须尽快调整策略,以下是具体建议:

1)选择合规物流伙伴:优先选择具备AEO认证的物流商,核实清关行递延清关资质,避免选择报价明显低于市场水平的服务商。

2)完善税务登记:确保已完善VAT税务登记,准备好CE认证等文件,保证商业发票信息准确无误。

3)调整供应链策略:增加15-20天备货周期以应对清关延误,建立多口岸备用清关方案,考虑布局海外仓降低清关频次。

4)全面合规申报:确保所有申报信息真实准确,避免低报货值、虚假申报等行为,认真核对商业发票、报关单、物流单据的关键字段,确保完全匹配。

5)购买货运保险:为货物购买适当的保险,以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523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