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又挑起了一场关税战!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0日上午10点57分,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飙,威胁对中国商品 “大规模加征关税”,以回应中国最新的稀土金属出口全面限制。
2025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该关税将叠加在现有税率基础之上;并还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图源:Truth Social
事件导火索:稀土与出口管制升级
此次关税升级的直接诱因,源于中国方面在稀土出口上的新举措。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强化稀土出口管理制度,要求海外企业申请出口许可证,并限制部分稀土设备及相关技术出口。与此同时,中方还宣布对美国船只征收新的港口费用,并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稀土是半导体、军工、新能源等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中国在该领域占据全球供应主导地位。
因此,美国方面认为,这一出口管制举措等同于“以资源为筹码施压”,决定以更高关税和技术封锁作为反制。
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国将中国多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而中方的稀土政策被视作对等回应。
多方影响:全球经济的 “三重冲击”
1. 对美国本土:通胀与衰退的 “火上浇油”
物价压力陡增:当前美国核心 CPI 仍维持 3.2% 的黏性通胀,加征 100% 关税将使进口中国商品价格翻倍。以消费电子为例,占美国市场 70% 份额的中国产智能手机可能涨价至 1500 美元以上,直接冲击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毕马威最新调查显示,86% 的美企 CEO 明确表示将因关税提高产品价格,零售、科技等行业首当其冲。
经济基本面恶化:联邦政府已停摆 10 天,36 万亿美元债务正冲刺 40 万亿大关,制造业回流成效微弱。华尔街用 “3 分钟蒸发 7000 亿美元市值” 的暴跌,预判政策将加剧企业成本与债务风险;农业领域受冲击尤为严重,1-7 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 39%,农民损失数十亿美元,即便政府拟推出超 100 亿美元补助,仍难掩结构性困境。
行业反弹与政治博弈加剧:威斯康星州啤酒厂因铝罐、大麦等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飙升 40% 而倒闭,加州葡萄酒出口下降 30%,多个行业公开反对关税政策;政策缺乏国会授权,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已酝酿新一轮制衡程序,叠加联邦法院此前 “越权” 裁定,落地阻力显著。
2. 对中国经济:短期阵痛与长期韧性并存
直接出口影响有限:2025 年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市场占比降至 12%;且中方提前布局 ——5 月起对美稀土出口同比下降 47%,半导体自主产能提升至 60%,降低关税依赖。
反制工具精准落地:针对美方 4 月对中国海事领域的打压,中方 10 月 10 日明确船舶特别港务费征收规则:对美资持股 25% 以上船舶按航次收费,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每净吨 400 元,2028 年将升至 1120 元,精准对冲美国港口服务费加码影响;此外 WTO 诉讼、农产品进口替代(巴西大豆占比超美国至 65%)等措施可进一步升级。
供应链重构机遇:关税倒逼中国企业加速 “近岸外包”,墨西哥、东南亚产能基地已承接 15% 的对美出口订单,形成 “中国研发 + 第三国制造” 的缓冲层。
3. 对全球贸易:多边体系的 “信任危机”
规则破坏升级:100% 额外关税远超 WTO “关税约束率” 上限,欧盟、日本等盟友已表态反对,担忧引发 “关税战多米诺”—— 此前 4 月欧盟已对美加征 25% 反制关税,此次或联合发起 WTO 集体诉讼。
供应链紊乱加剧:汽车、消费电子等全球产业链受冲击最大。例如中国产锂离子电池占美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60%,关税或导致美国电动车价格上涨 30%,延缓新能源转型进程;美企 CEO 普遍担忧供应链紊乱,85% 已启动采购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