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巴黎是欧洲的古典文化之都,那么这座城就是非洲的鲜活、充满泥土气息和思想火花的文化古都。
它就是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
1
一
文化基因:古都底蕴与现代文化
瓦加杜古的历史可追溯至15世纪,作为莫西王国的中心,它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明。
至今,许多建筑还保留当时的图腾纹样,和风俗仪式、音乐韵律等族群文化仍在城市的文化肌理中鲜活存在。
清真寺 图源:yandex.com,侵删
国家英雄纪念碑 图源:
图源:
而真正让瓦加杜古跃升为“非洲文化之都”的,是始于1969年的泛非电影节(FESPACO)。
它是非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被誉为“非洲戛纳”。
每两年,整个瓦加杜古都沉浸在电影的节日气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爱好者和游客齐聚于此。
电影制片人纪念碑 图源:
更值得关注的是,非洲电影学院、非洲影片制作中心、非洲影片发行公司和泛非电影工作者联盟等权威机构汇聚与此,形成成熟的非洲影视产业。
除电影节外,还有一系列国际规格的文化活动:SIAO(瓦加杜古国际工艺品博览会)、国家文化周、FITMO(瓦加杜古国际戏剧和木偶节)、FITD(国际发展戏剧节)...
2
一
文化产业:工艺和文化旅游
作为布基纳法索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瓦加杜古的经济活力也深深植根于文化。
其中,传统手工艺产业和文化旅游是最亮眼的名片。
#传统手工艺
除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SIAO(瓦加杜古国际工艺品博览会),在当地的中央市场(Marché Central)和工艺村,汇集了各种各样独有的木雕以及刺绣、织毯、编织、陶艺等传统工艺品。
图源:
事实上,手工艺行业贡献了布基纳法索超过25%的GDP,是其经济收入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当地非常重视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在瓦加杜古设立了各种培训中心,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实现新一代年轻人的专业认证,改善其工作条件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
因为丰富的国际文化活动和族群文化,拉动了当地的文旅产业。
不仅有博物馆、剧院、纪念馆等文化建筑,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图源:
国家博物馆 图源:
虽然瓦加杜古是内陆城市,却凭借交通网络与文化影响力,成为西非重要的辐射中心。
瓦加杜古机场(OUA)是其空中门户,14家国际航空公司在此运营,连接着阿比让、洛美、巴黎等城市,更通过货运代理与中国大城市建立起物流纽带。
以城市为起点的公路网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各地,并连接马里、多哥、加纳、贝宁、尼日尔及科特迪瓦等邻近国家。
图源:
图源:
基础交通枢纽为文化辐射和文旅发展创造条件。
3
一
文化古都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今日的瓦加杜古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拥有超过260万人口,其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
瓦加杜古的官方语言是法语,西非法郎是这里的官方货币。
图源:
经济发展除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外,还有食品加工、纺织品和农产品贸易等工业和商业。
然而,主导瓦加杜古的经济的还是非正式经济。
集中在市场、主要道路以及社区商店周围的小商贩。
图源:
尽管布基纳法索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瓦加杜古经济发展易受地区政治不稳定的影响,但通过持续投资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并利用其作为西非文化枢纽的地位,瓦加杜古正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根据世界银行2025年4月发布的《布基纳法索经济动态报告》,该国2024年经济增长率达4.9%,较2023年的3.0%显著提升。
同期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从0.7%升至2.5%。
[冷知识]
#城市名称的由来
瓦加杜古是当地名称“Wogodogo”的改编而来,意为“人们获得荣誉与尊重之地”。
该城市的名字通常缩写为Ouaga。
#三大季节
与大多数地区的四季不同,瓦加杜古拥有三个季节:热季、冷季和雨季。
平均年温度为 28°C,但温度有时可高达 48°C,体现了西非萨赫勒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瓦加杜古通过电影、艺术与国际贸易向世界开放。在挑战中,它选择以文化认同为内核,以青年创新为动力,试图走出一条独具非洲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赛时布基纳法索分公司设立在瓦加杜古,为客户提供中国到布基纳法索仓到仓专线服务。
赛时成立于1997年,自进驻非洲市场28余年,于非洲各国自建独资分公司及仓库搭建10+物流专线,现已在非洲市场形成安全高效的端到端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实力为您解决中国出口非洲物流难题。